默契與趣味。
論及與闞文清之間的恩怨糾葛,司馬瑜內心亦感茫然。雖闞文清對他心存恨意,但他深知這恨意源自何處——那是因他在某次危難之中遲疑避退,導致闞文清的兄長命喪黃泉。闞文清日日以此言相激,說他臨陣怯弱,害了其兄長之命。司馬瑜對此言句早已烙印于心,如同經歷之事般難以磨滅。然而,司馬瑜卻始終無法確知此事是否果真因他而起,或許是因自責而選擇了遺忘,但對闞文清的愧疚之情,卻如長夜未散,時常糾纏心頭。然而,這份愧疚并未影響他與闞文清在幫派中的角力與競爭之勢。
當闞文清提出要親赴南海冒險之際,司馬瑜的內心確有一絲驚詫,闞文清此舉大有不同于以往之決斷與果敢,不禁令他感到欣慰。只是,這南海之行險象環生,未知兇吉難測,更何況那神秘莫測的斗笠人始終在他心頭縈繞,讓司馬瑜隱隱感到不安。若闞文清真遭遇不測,司馬瑜豈能不心生愴痛?畢竟,那不僅僅是失去了一位值得敬重的對手,更是失去了一個共同進退的戰友。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司馬瑜在心中默念,但愿闞文清此行一帆風順,平安歸來。屆時,他必將以代理幫主之身份,證明自己亦能將幫派治理得井井有條,不負眾人所望。即便是在這風云詭譎的江湖之中,他也要讓闞文清看到,自己絕非只是靠權宜之計而居此位,而是憑真才實學立于江湖之中。
憂心忡忡歸憂心忡忡,但司馬瑜畢竟是幫派中人,仍明白輕重緩急,當下之事仍需以幫務為先。近日因掃黑組織的猖獗,幫中暗流涌動,諸多門派動蕩不安,其中更不乏內鬼勾結叛徒,暗通掃黑賊寇。為此,司馬瑜親自擔負起清查之責,誓要肅清門派中那些圖謀不軌之輩。
今日所查之人,乃是來自京畿南江一帶的門派,其內有一名疑似與掃黑組織暗中勾結之人,名曰于斌。司馬瑜早已跟蹤此人多時,于斌雖同為刺客,卻遠不及司馬瑜之偽裝技藝,畢竟司馬瑜易容術名揚江湖,化身千面,人稱“笑里藏刀”。此刻,司馬瑜已然化作一名艷色嬌俏的青樓花魁,顧盼生姿,笑容嫣然,將于斌的魂魄勾得七暈八素,遂趁機將其引至一處寂靜偏僻之地。
于斌色心大動,雙手顫顫,方要靠近,卻忽見一陣白煙驟起,那溫婉女子的笑容如幻影般消散,轉瞬之間,竟是變作了司馬瑜那森冷淡漠的面容!認出眼前之人后,于斌面色驟變,驚恐失措,立時軟倒在地,連連叩首求饒。
司馬瑜劍眉微蹙,怒火中燒,猛地揪住于斌的衣領,沉聲喝道:“好個鼠輩!你竟與掃黑賊寇勾連,背叛師門,枉為江湖中人!”
然而,未等于斌回應,司馬瑜耳中便捕捉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他倏然回頭,只見數十名黑衣侍衛手執利刃,齊齊逼來,竟將自己圍困在這偏僻死巷之中!司馬瑜心中一凜,暗道不妙,怎會如此,自己竟會被掃黑隊埋伏于此?再轉首去看那跪地求饒的于斌,只見他面帶惶恐,卻低聲嗚咽道:“幫主恕罪,小的也是被逼無奈啊!”
司馬瑜心中豁然醒悟,瞬間明了,自己竟中了他人之計,步步皆在算中!
此時,那黑衣人群中徐徐走出兩人。其一身披金絲龍鳳袍,衣紋華麗,神色閑雅,面含微笑;另一人則一襲墨灰勁裝,腰佩長劍,身形魁偉,眉宇間盡是寒意殺機。那龍袍男子舉掌輕拍,神情中不掩贊賞之意,笑道:“此番精彩好戲,總算讓我明白,為何安勝靈非要親自找你司馬瑜不可了。”
安勝靈三字一出,司馬瑜心神劇震,心中頓時涌起一種說不出的不安,世事難測,人心難防,此刻的局勢,竟是他未曾預料的詭譎險惡。
眼前赫然立著的,竟是當今桓武帝梁民德。司馬瑜不禁心頭一震,心中波瀾頓起。堂堂帝王,為何要親自現身?究竟是何事竟需得皇上親自下場?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