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香港位于中國南部、由香港島、九龍、新界以及周邊262個島嶼構成。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兩國在美、俄支持下聯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中英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
1898年英國強迫清政府于6月9日在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條約強行租借新界等地區島嶼,并規定租借期限為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終。1989年7月1日生效,至此香港徹底淪為英國殖民地。
1941年12月8日,日軍突襲占領香港。日軍投降后,負責受降的第二方面軍指揮張發奎曾派兵短暫進駐香港。可惜蔣介石急于發動內戰,當時的英國又唯美國馬首是瞻,為獲得美國的支持援助,蔣介石放棄香港地區。
外蒙獨立,也是蔣介石承認的。新中國成立后,老人家試圖要回,被鋼鐵拒絕。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攜“馬島海戰”大勝之威訪華。設計師提出主權問題不能談判,并稱如果1997年之前,中、英還談不攏,或者香港出現暴動等不好的事情,中國將重新考慮收回香港的時間和方式。
雙方經過兩年22輪談判最后達成共識,于1984年簽署協議:中國將于1997年7月1日收回新界,包括香港島、九龍在內,所有香港地區。
六十年代的香港――
六十年代的港島,由于西方發達國家正在經歷產業結構調整,需要把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再加上十年前朝鮮戰爭的爆發,戰爭所帶來的巨大需求,讓港九這個地理位置優越,海運發達的城市吃盡了紅利。
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十年間,港島工廠數量從一千四百七十八間增加到一萬零三十二間,工人從八萬人增加到三十七萬人,無數大亨從其中發跡而起,而后成為各行業執牛耳者。
五、六十年代的港島,施行的還是《大清律》,仍舊是一夫多妻制。因此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年代,很多父母寧可把女兒嫁給有錢人做小老婆,也不愿把女兒嫁給窮小子。
即便是普通市民,只要有這個心思,當下有兩個老婆的比比皆是,特別是北面逃來的女人,舉目無親下,為了活命,只能選擇嫁給本地男人當妾室……
現下港島的官方語言是英文,上流社會則以國語交流為榮,對曾經的魔都有迷一般的崇拜。粵語……被視為新界農村比較流行的語言。
如邵逸夫、金鏞、鄒文懷等未來影響中華文化圈很多年的大亨們,在港島活到死,粵語仍不熟練……
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七十年代后期……
六十年代的港島,是一個龍蛇混雜,黑白無序的年代,港島警隊每年罪案數字都超出十萬,每到年中和年底兩次錄檔結案,警隊門外總要排出數百人的隊伍,這就是專門靠替罪為生的人頭。
彼時除了新界原住民,沒有人自稱港人,而是潮州人,順得人,湖州人,F建人,一地一個商會,一地一個字頭,需要出頭時,大多找字頭出面,時人重義氣,守承諾。
六十年代香港貪腐成風,并非只有警隊貪污,其他例如醫院等公共資源也要紅包。只不過警隊拳頭大,貪得多而已。彼時英國‘以華治華’,警隊管理黑社會,黑社會管理普通民眾。
香港黑社會――
香港黑社會被稱作三合會,主要是由:和字系、14k、還有信義安等其余幾十個小幫會組成。
和字系歷史最久,是反清復明天地會又稱洪門的遺褪。孫中山等國民黨許多大佬曾經加入其中,1911年推翻滿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