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啟蒙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后,林觀音又將目光聚焦在了能源領域。他深知,能源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石,而傳統能源的消耗不僅對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也如同一個緊箍咒,嚴重制約著村子的可持續發展。
“不革新,是生存也為難的。”林觀音將魯迅的這句話作為自己前行的動力,決心為村子帶來一場能源變革。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和決心,仿佛已經看到了村子在新能源的照耀下煥發出新的生機。
村子一直依賴于煤炭和木材等傳統能源,那堆積如山的煤炭,砍伐后留下的禿山,都成為了村子發展的隱憂。不僅供應不穩定,時常讓村民們在寒冬中忍受黑暗和寒冷,而且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森林的減少,河流的污染,讓原本美麗的村子漸漸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林觀音經過深入研究和考察,認為太陽能和風能是解決村子能源問題的理想選擇。他日夜翻閱著大量的資料,計算著日照時間和風力強度,腦海中構思著新能源在村子里的布局。然而,村民們對這些新能源概念十分陌生,甚至存在誤解和抵觸。在他們的傳統觀念里,煤炭和木材是他們熟悉的能源,而太陽能和風能則顯得過于遙遠和不可靠。
林觀音決定先從普及新能源知識入手,他組織了多次村民大會。在村子的廣場上,他站在臨時搭建的講臺上,拿著精心準備的圖表和模型,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大家講解太陽能和風能的原理、優勢以及應用前景。“知識就是力量。”林觀音堅信,只有讓村民們真正了解新能源,才能贏得他們的支持。他的聲音在廣場上回蕩,充滿了激情和期待。
盡管林觀音講解得十分詳細,但仍有不少村民表示懷疑。他們皺著眉頭,在臺下竊竊私語。“這能行嗎?”“會不會是瞎折騰?”他們擔心太陽能和風能設備的成本過高,而且維護困難。畢竟,對于這個并不富裕的村子來說,每一筆投入都需要謹慎考慮。
為了消除村民們的顧慮,林觀音決定先在村子里建設一個小型的太陽能和風能示范項目。他開始四處尋找資金和技術支持,他寫了一封又一封的求助信,撥打了一個又一個的電話。他的誠懇和執著終于打動了一家新能源企業。經過不懈努力,終于得到了這家新能源企業的援助。企業不僅提供了設備和技術,還派來了專業人員進行安裝和調試。
在示范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了不少技術難題。比如,當地的風力資源不穩定,時強時弱,需要優化風力發電設備的設計,以適應這種變化。太陽能板的安裝角度需要根據村子的地理位置和日照時間進行精確計算,稍有偏差,就會大大影響發電效率。
但林觀音和技術人員們沒有退縮,他們查閱大量資料,進行反復試驗和調整。“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他們常常在施工現場忙碌到深夜,身上沾滿了灰塵和汗水。經過艱苦努力,示范項目終于成功運行。那明亮的燈光和穩定的電力輸出,讓村民們感到既新奇又驚喜。
看到示范項目帶來的實際效果,如穩定的電力供應和降低的能源成本,村民們開始對新能源有了新的認識。他們圍在設備旁,好奇地觀察著,議論著。但要在全村范圍內推廣新能源,還面臨著資金和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村里的電網老化,無法承受大規模的新能源接入;一些房屋的結構也不適合安裝太陽能板。
林觀音一方面積極爭取政府的相關補貼和政策支持,他一次次地前往政府部門,闡述村子的困境和新能源計劃的可行性。另一方面發動村民們自籌資金,共同參與能源變革。他挨家挨戶地走訪,向村民們解釋新能源的長期效益和共同建設的重要性。他還組織村里的年輕人成立了能源維護小組,負責設備的日常檢查和簡單維修。他親自為這些年輕人培訓,傳授基本的維修技能和安全知識。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