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最開始羅葉拿她畫的衣柜給我看的時候,
我還覺得這小孩子想象力太豐富了,缺乏生活經驗,哪里有衣柜這么大的。
但做出來以后,還別說,搞得我都心動了,想回去給自己家里也做一個這樣的衣柜。”
楊建強正在摸衣柜,心里想著這衣柜這么大,會不會倒下去呀。
不過自己用力搖了搖,很好,紋絲不動。
這應該是用東西固定在了墻體里面的,怪不得這么穩固。
聽吳書華這樣說,也說道:“確實,這可以裝很多東西了,棉被裝個20多床都沒有問題。
一個衣柜就可以抵得上好多個大箱子的空間了。而且還比大箱子好翻找衣服些。
大箱子拿衣服,還要翻箱倒柜的找東西。
現在這個就不用了,一開柜門,就一目了然。”楊建強一邊看,
心里一邊想著,自己家要不要買點木頭自己也做個這樣的衣柜。
可是自己不是木工呀,雖然會簡單的用釘子修個雞籠子什么的。
但這做衣柜是精細活,萬一做的不好,就不好看了。
“這是梳妝臺嗎?也太大了吧。我好喜歡。大哥,我也想要這樣一個梳妝臺。”聽吳書鳳這樣一說,
楊建強也轉身看過來,見到的是側面墻上的一排桌子和貼在墻上的小格子組成的家具。
與其說是梳妝臺不如說,是個帶著書架的書桌,還形象些。
吳書華見大家看過去就說道:“這是我給羅葉弄得書桌,小孩子要做作業,在這個桌子上就挺方便的。
書本有地方放,有專門的寫字做作業的地方,也不用擔心把小孩子的書本弄臟。
當然女孩子的話,早晨起床在這里照鏡子梳頭發也方便。”
書架上有很多個小格子,一看就是用來放書本或者一些小東西的。
盡管村里人天天干活,也不看書,但不代表家里孩子也不看書呀。
家里的孩子也是要讀書的,每天回家也是會做家庭作業的。
村里的孩子回家后做作業大多都是在平時的餐桌上做作業。
有些甚至直接抬著個小板凳,就在屋檐下,趁著天色還沒黑,看得清,直接寫作業了。
有些條件好些的家庭,臥室里面會有專門的一個方桌,孩子可以在上面做作業。
但不管是餐桌還是方桌,都不是專用于孩子寫作業的地方。
餐桌上平時會放著一些茶水,水壺這些東西,甚至剩飯剩菜。
剩飯剩菜用竹子編制的蓋子蓋住就行了。畢竟大家都沒有冰箱。
臥室內的方桌上平時都是放著一些家用物品,比如家里有電器的,就放些電視機、收音機等。
或者堆放著一些零零碎碎的小東西。
比如用來縫縫補補的針線籃子、小鬧鐘、鑰匙等,反正都是一些雜七雜八的平時經常用到的小東西。
這樣一對比,給孩子一個專用的書桌確實很有必要。
楊建強雖然還沒結婚,但結婚后也會有自己的孩子。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讀書成績好,能多讀點書,以后找份稍微輕松些的工作,總比每天日曬雨淋在家種地強吧?
雖然也不是非要望子成龍那么夸張,但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過的好些,不用跟自己一樣,天天種地。
關鍵是這土地少,光靠這點土地日子也不好過呀。
還要搞點副業,比如平時農閑時出去打打工,賺點錢。或者家里養點家畜補貼點家用。
這樣一想,楊建強打開書桌側面的抽屜看了看,問道:“吳大哥,你這做柜子的手藝真心不錯呀。
你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