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竹英這才注意到柴堆角落里面坐在小板凳上啃排骨的兩個小丫頭。
“蕊蕊,你想吃就多吃點。”吳竹英也沒跟個小孩子計較。
“姑姑,桌上有糖果,吃點糖,甜的很。”孫芳芳建議。
吳竹英:“不吃,牙疼。”
孫芳芳:“嗑瓜子吧,炒花生也脆的很,好吃。”
吳竹英:“不吃,懶得剝。”
孫芳芳:“有巧克力味的餅干,味道還不錯。”
“不吃。”吳竹英都被大家氣飽了,還吃什么呀吃。
所有人都跟自己對著干,沒有一個人幫著自己說話。
“你個當長輩的,至于跟一群晚輩計較嗎?”吳竹安實在看不下去了,在旁邊嘀咕了句。
“我計較什么了?計較?我不愛吃,還不行嗎?”吳竹英覺得自己委屈。
“來,蕊蕊,羅葉,表叔這次回來沒給你們帶禮物,但給你們帶了紅包呀,拿去買糖吃。”
李松見氣氛尷尬,趕緊緩和氣氛。
于是把準備的紅包,遞給了羅葉和鄭蕊蕊,一人一個。
本來李松準備了三個紅包,之前計劃的是等吳飛來了,三個孩子到齊后,再給三個孩子。
這不,正好趕上了,先把紅包給羅葉和鄭蕊蕊也是一樣的。
先緩和緩和下現(xiàn)在廚房里面的氣氛。
反正吳飛都那么大的人了,晚些給他,他也不會計較的。
吳飛:我都多大的人了,至于為了個紅包跟兩個表妹爭風吃醋嗎?
李松自己給完紅包還不解氣,還要把自家老媽拉下水:“媽,你都是當姑婆的人了,兩位孫孫喊你姑婆,白喊的嗎?
你不得給點表示呀。”
吳竹英:氣死我了,能不能打死這崽子。
吳竹英瞪了李松一眼:“你以為你媽我跟你一樣呀,幾年不回來一趟,這好不容易回來一次,才給一個紅包。
摳里摳搜,也好意思說自己是當表叔的。”
“我是每年都給了紅包的。”
“羅葉,蕊蕊,來,這是姑婆給你們封的大紅包。”
吳竹英從自己的小挎包里面拿出兩個紅封遞給兩姐妹。
“謝謝,姑婆。”
“謝謝,姑婆。”兩姐妹道謝。
本來羅葉不好意思拿的,畢竟自己都讀初中了。
但想著自己又不是最大的,還有個吳飛表哥這個讀高中的在上面頂著呢。
于是羅葉就心安理得的接受了。
有這一打岔,屋里的氣氛也緩和了些。
李松也不著急,慢慢來吧,反正這回家一趟還是要多待幾天才去省城的。
有這么多人給自己老媽做思想工作,李松也不愁。
該發(fā)愁的是老媽吳竹英。
吳竹英:我上輩子是干了啥壞事,這輩子才生了你這個討債鬼。
————————————
這個春節(jié),如往年一樣匆匆而過。
李松在家待了一個多星期也回省城去了。
這在家里的一個多星期,每天走親訪友去拜年,親朋好友大多數(shù)人都給吳竹英做思想工作。
畢竟在大家來看李松確實老大不小了,也真的該結(jié)婚了。
再不結(jié)婚,年齡大了,人家姑娘都會嫌棄了。
但感覺都沒啥效果。
直到李松走之前,依然沒讓自己老媽吳竹英松口心甘情愿的同意。
李松走的時候,吳竹英沒去送李松。
李松老爹李建兵執(zhí)意要送李松去汽車站。
離家門口遠一些了,李建兵把衣服里藏著的舊布袋子遞給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