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二年。
八月十五。
早上的大朝會。
戶部尚書于翼就大周各地寺廟之事做了匯報。
自從朝廷下發(fā)取消寺庫,上天竺求取真經(jīng)方能立寺傳教的詔令后。
兩年時間已過。
尚未派遣取經(jīng)人的寺院,全部依法取締。
足足有好幾百家。
這些大部分都是野廟,就連里面的僧人都是假和尚。
打著寺院的旗號辦寺庫,放印子錢。
另外,有一大半的寺廟南遷,去了南陳。
真正派遣取經(jīng)人上西天求取真經(jīng)的寺院,只有區(qū)區(qū)數(shù)十家。
這些被取締的寺院,寺產(chǎn)全部收歸朝廷所有。
田地分配給有需要的自耕農(nóng)。
寺院拆除佛像,房屋保留,以作他用。
……
據(jù)暗中護衛(wèi)的軍士傳回消息。
白雀庵的取經(jīng)隊伍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
參拜廟宇,瞻仰石窟。
朝著佛教東進的線路,追本溯源,體驗最為純粹的佛學(xué)。
數(shù)月前。
隊伍西出玉門關(guān),離開大周國境,進入西域。
三個弱女子回望故土,決然西去。
踏黃沙。
趟戈壁。
一心向前。
……
今年的中秋。
正是南方長江流域水稻的收割時節(jié)。
用上了脫谷機的百姓簡直不要太興奮。
比起用大木桶缸手動甩打脫粒,這也太省力了。
效率大大提升,把秋收所需的時間直接縮短了一半。
又是一個豐收年。
今年過后。
響應(yīng)朝廷開荒墾田詔令的自耕農(nóng),算是暫時擺脫了饑餓。
除了朝廷分配的田地需上繳的田租,把大周錢莊的借貸還上。
還能讓家中的谷倉充盈起來。
越來越多的百姓銘記天子恩德,為其設(shè)長生牌位。
皇宮之中。
和去年一樣舉辦了團圓宴。
四位小王爺從新軍基地回京,進宮參加皇室宴會。
他們履行承諾。
以普通軍士的身份,在新軍基地體驗了兩年的軍訓(xùn)生活。
而且表現(xiàn)優(yōu)異,各項軍事才能都位居前列。
“四位皇叔在軍營的表現(xiàn)尚佳,朕答應(yīng)你們的事也當算數(shù)……”
“謝陛下!”
兄弟四人見小皇帝親自提起這事,臉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心想大侄子皇帝金口玉言,當真沒有誆騙他們。
“對于出仕,你們有何想法?”
幾人聞言。
把目光投向年紀最大的曹王宇文允。
“但憑陛下作主!”
幾人交換眼神后,由曹王出聲應(yīng)答。
“那你們從軍中記事做起吧,多學(xué)多看,和在軍營一樣,不許顯露爾等王爺身份……”
“臣等謹記于心!”
四人并沒有因小皇帝這個禁令不悅。
“這里有四個去處,你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抽簽,可行?”
四位小王爺點頭,表示無異議。
宇文衍把寫好的紙團置于案桌之上。
荊王宇文元年紀最小,挑了一個交給小皇帝。
“荊王前往巴東郡永安楊素將軍帳下。”
宇文衍當眾把紙團打開,上面寫的是楊素的名字。
“蔡王,幽州總管陰壽帳下。”
“道王,居延綠洲史萬歲帳下。”
“曹王,營州總管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