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聰明人還是很多的,在哈布斯堡家族放棄波蘭王位爭奪后,又有幾個歐洲國王專業(yè)戶宣布放棄。
這其中也包括波拿巴家族,拿破侖三世非常明智的放棄波蘭這個巨坑。雖然他想要扶持波蘭制衡奧地利,拿破侖三世依然不看好波蘭能夠成事。
這里面有沒有波蘭人看不上他們的因素,就不知道了。反正這個年代,波拿巴家族還是爆發(fā)戶,正常情況下是沒有成為候選人的資格。
萬一被波蘭人拿下了備選名單,豈不是尷尬?以大波波的作死能力,干出這種事情也沒有什么好奇怪的。
另一強力競爭對手哥達家族也退出了,波蘭的糟糕戰(zhàn)略位置,讓他們沒有望而卻步。
歐洲所謂的選王制,從來都是各方勢力的博弈,政治、外交手段都少不了。還要看主人公愿不愿意,不想當國王的人也不少。
現(xiàn)在歐洲各大列強都有支持者,讓局勢變得更加混亂。
普魯士支持威廉一世兼任波蘭國王,遭到了法奧兩國的反對后,又支持王室旁支霍亨索倫西格馬林根家族卡羅爾擔任波蘭國王,還是遭到了法奧的反對;
西班牙和奧地利支持波旁家族成為波蘭國王,然而遭到了法國和普魯士的強烈反對;
俄國人支持丹麥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兒子喬治出任波蘭國王,遭到了普魯士王國的強烈反對;
值得一提的是奧地利也支持喬治擔任波蘭王國,這不矛盾,沒有誰規(guī)定就只能支持一名候選人。
反正都是給普魯士制造麻煩,只要不是威廉一世,誰當波蘭國王對弗朗茨來說都一樣。
普魯士和波蘭加起來,可不是112,實際上他們完成了資源整合,就是一個歐洲大國。
為了北線安全,弗朗茨自然不會讓他們輕易合并。對奧地利來說,普波聯(lián)手對抗俄羅斯帝國就夠了,讓他們合并就是自討苦吃。
如同原時空德國不敢兼并奧匈,弗朗茨也不敢兼并普波聯(lián)邦,那玩意兒真的會爆炸。
列強的立場各不相同,波蘭議會就苦惱了,完全不知道該選誰。
議會的苦波蘭人民是體會不到的,現(xiàn)在他們正在行使自由權(quán)利,高舉著牌子、喊著口號,在大街上游行,順便包圍了議會大廈。
如果有人仔細聽的話,還可以聽到:“喬治”、“威廉”、“卡羅爾”……
沒錯,關(guān)心波蘭國王歸屬的民眾們,也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
這里面有多少人是真心的,又有多少是拉過來湊數(shù)的,就需要自己判斷了。
新生的波蘭議會,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大場面。從前都是他們組織人手在外面喊的,現(xiàn)在風水輪流轉(zhuǎn)輪到他們被喊口號了。
沙皇不好惹,當年他們喊口號可是提心吊膽,完全沒有外頭那些人這么囂張,直接圍著議會逼他們做決策。
“派人出去問問,他們究竟要干什么?見鬼,我怎么還聽到了拿破侖,莫非他們要一個死人來做波蘭國王?”
議長亞歷克斯暴怒道,他已經(jīng)快要被氣瘋了。如果國王那么容易選出來,他們何必還要發(fā)愁呢?
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打江山的時候,有共同的敵人俄國人,大家還可以親密配合。現(xiàn)在波蘭獨立了,各個黨派就開始爭權(quán)奪利。
外面抗議的示威人群,就是權(quán)利斗爭中失敗者們組織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通過支持國王的政治投機翻身。
實際上,政府中共和派的力量也不小。只不過大家怕歐洲各國干涉,不敢采取共和制。
波蘭議會遲遲無法做出決定,共和派也是出了大力的。他們在表決中搗亂,拖延議會決策時間,準備先變成實質(zhì)上的共和制。
只要政府機構(gòu)穩(wěn)定了下來,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