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當初能夠登基,除了有圣祖康熙的傳位圣旨之外,主要仰仗隆科多和年羹堯這兩位大臣扶持。
即便如此,當初參與九龍奪嫡的那些一眾親王也并非完全對其心悅誠服。
因此,即位不久的雍正急于穩定朝野,更要平衡各方勢力。
而面對西北那邊生出的戰亂,雍正自然是毫不猶豫就選擇派遣年羹堯率軍平亂。
年羹堯的個人能力著實出眾,這一點,朝廷上下,大家也都是有目共睹。
雍正本身也對年羹堯很是青睞,所以一開始并不吝于給出賞賜。
可伴隨著年羹堯的軍功越來越高,他性格上的一些缺陷也逐漸暴露出來了。
年羹堯覺得皇帝之所以能有今日穩坐龍椅的局面,全是靠自己和那隆科多在背后撐腰。
相比起隆科多,他的小妹華妃在宮中深得雍正的青睞,而他自然也就是皇帝的“大舅子”了!
比起隆科多與雍正的“舅甥”關系,自然是要更加親近許多。
所以之前在京城的時候,每當皇帝召見,年羹堯當著皇帝的面是畢恭畢敬,可私底下卻是越來越放肆不羈。
天下本無不透風之墻,像年羹堯的這些舉動,自然是被那些善于風聞奏事的御史們一一看在眼里,時不時就會有彈劾年羹堯的奏折被遞到雍正的龍案前面。
久而久之,雍正心里對于年羹堯的不滿也是愈發深重。
考慮到現在朝廷正值用人之際,他也不想背負卸磨殺驢的“惡名”,這才對年羹堯容忍在三,并且對華妃所做出的很多事情也是有意維護。
這一次,華妃是過分了。
雍正也想給其一個教訓,便借題發揮,先奪了她的權,又把人禁足在宮中。
可是當年羹堯西北大捷的戰報傳來,雍正就知道自己又得重新“寵愛”華妃了!
剛一處理完手頭的政務,雍正就前往壽康宮,說是要陪太后聊天,但其實就是想對太后訴苦。
“年羹堯在領軍打仗上,確實是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才能啊……”
太后聽完了皇帝的抱怨,卻是放下了手中的楠木念珠,而后垂眸,淡淡道:“皇帝陛下正需要這樣的人,才能壓制住蠢蠢欲動的諸王,以哀家之見,華妃的禁足就解了吧,剩下的再看看。”
“皇額娘說的是。”
皇帝點了點頭,同時看著太后,臉上的笑就有些不太自然了。
雍正正是為了此事而來,而太后對此心知肚明,可是卻故意不提,這讓他也是有些尷尬。
“哀家明白,你是皇帝,不能出爾反爾,更不能朝令夕改。”
太后把皇帝晾了一會兒,隨后才說:“哀家會尋一個妥當的臺階,也不必由你出面了。”
畢竟是自己生的孩子,雍正心里的那把算盤,太后可謂是一清二楚。
本來如無年羹堯傳來捷報,雍正應該是要把華妃再晾上一陣子的。
可現在年羹堯替朝廷打了勝仗,雍正自然不能夠繼續把華妃關著,不然等到年羹堯班師回朝,大家面上都不好看。
只是這才沒兩天,齊妃甚至還在床上躺著,不省人事,雍正要因為這個就把華妃輕易放出來,難免又會引起議論。
這種時候,如若是太后找一個合適的理由開口,那皇帝就會變成是“孝順”太后,無法反駁其意,這才放了華妃,那么一切自然就順理成章起來。
“兒子多謝皇額娘體恤,讓皇額娘替兒子操心,實在是兒子不孝!”
雍正眼看著自己的目的已經達成,臉上瞬間露出笑容,而后又對著太后表達了一番感激之情。
“罷了,哀家已經老了,能幫上你的地方有限,不過是略盡綿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