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歲至此除,新歲將至,即為歲除。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叫歲除,晚上就是除夕。但是在粵省,人們更喜歡稱這一天為年三十。
年三十的大清早,林天明夫婦早早就起床開始忙碌了。
年初一是不允許“殺生”的,所以林天明得在今天就準備好今明兩天的菜品。他搬來一個又大又深的紅色塑料盆,往盆中注入熱水,然后再把宰好的兩只雞一只鵝整毛放進去來回翻燙,這是拔毛前的準備工作。
千萬不要小看這道工序,這可是個技術活。燙太久會把雞鵝的表層肉燙壞;要是時間不夠,其身上的毛又很難“擼”下來。
林天明在忙的時候,楊麗萍也沒有閑著。村里每家都要在年三十這天,做一道名叫“瀨粉”的早餐。
這會,楊玉萍把調好的粘米粉漿,裝在一個帶有多個孔眼的漏斗中。之后,她拿著漏斗在煮開的鍋上面抖著手,讓米漿形成米線狀掉進鍋中……
做好早餐后,楊玉萍匆匆吃過,又要開始準備過年拜祭用的香燭紙錢……
早上八點多,林溯兄弟三人被叫起床,在吃過早餐后,他們也開始了今天的忙碌——貼對聯。
這可不是一項輕松的工作,對聯要分左右,聯語還得對應相應的門口,貼的時候還不能歪斜。除了對聯,一個門口還得貼有門神與揮春,而林溯家里有7個大門口……
一家人分工明確,忙忙碌碌弄到下午一點多才搞定,當楊玉萍在家門口祭完祖宗,放過鞭炮后才意味著“除舊”的步驟全部走完。
“年三十下午的花最便宜了。”
忙完一早上的林天明夫婦,甩下這么一句話后,跑到鎮上的花市,買回來了一大株的桃花和兩盤年桔。
桃花與盆栽要擺放在大廳作裝飾,還得在它們身上掛紅包。林曉鵬腰不好,就留在屋里負責掛“紅包”,其他人則泡在廚房里準備今天的年夜飯……
夕陽落下,團年的氣氛愈發濃稠。村里每家的房子上還飄蕩著尚未消散炊煙,在這個時候,無論走到誰家門口都能聞到香噴噴的菜香。
林溯端上來最后一道菜,飯桌上已經放不下了,眾人幫忙移出一點空間。把菜放下,林溯也坐了下來。
電視上播放著喜慶的粵語賀歲曲,林天明坐在首位,站起身來舉起了杯,“祝大家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工作順利,個個賺大錢!飲勝!”
“飲勝!”林溯幾人也跟著舉杯。
——————
要是有人問,年味是什么?
林溯肯定會說,年味是守歲時那震耳欲聾的爆竹聲!是年初一看到那鋪滿巷子的紅色紙炮碎屑!是繚繞在村頭上空半天不散的硝煙味道……
社會在進步,但是城里的過年氣氛卻越來越淡,反倒是農村里的傳統習俗保存得很好,過節的氛圍很濃。或許,這也是很多城里人喜歡回老家過年的原因吧!
林溯同樣喜歡村子里過年的氣氛。
晚飯過后,村子里各種煙花禮炮聲逐漸密集起來。林溯靠在窗邊,聽著外邊震天撼地的聲響,內心卻感覺到了久違的寧靜。仿佛是在嘈鬧喧囂中,回到了小時候那無憂無慮的日子一般……
年三十晚的十一點半剛過,林溯就聽到劈劈啪啪的爆竹聲稀稀疏疏地響了起來,這意味著距離新一年的零點越來越近了。
林溯趕緊跑到三樓,把一大卷爆仗用竹子撐好,吊到一樓地面。不單是林溯,旁邊的鄰居家也已經把爆竹掛好了。
隨著零點越來越近,村里的爆竹聲此起彼伏,往往是上一家的還沒爆完,下一家的就已經在響了。
“10,9,8,7,6……”
電視上的節目正在做著新年倒數,林溯已經拿著打火機蹲在自家的鞭炮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