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結束,吉米·巴特勒特意上前找林溯擁抱,“打得好,林!你的表現帶動了全隊。”
“不,吉米,我還不夠強。”林溯拍拍對方的后背,淡淡笑道,“非常期待我們新賽季的合作。”
“我也是。”巴特勒禮貌性回了一句。
回到場下,觀戰了一整場比賽的姚明將所有球員聚在身邊,鼓勵了一番。
本場比賽中國男籃的表現瑕不掩瑜,賽后國內外的媒體們紛紛撰文高度評價了這場中美男籃之戰。
《人民日報》評價道:中、美比賽是“一場超越體育的競賽”,男籃的小伙們都是好樣的。
美國媒體也認為這是一場具有歷史意義和全球影響的重要比賽,是一場雙贏的“競爭”。
歐洲方面的報道則更有意思:如今,是籃球將中美兩個地球上的超級大國一起拉到了球場上。
對于比賽結果,中國互聯網上有超過90%的球迷表達了滿意。
而在各大紙媒或者互聯網上,對于本場比賽的報道和討論,“蕩氣回腸、雖敗猶榮、未來可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三個詞組。
由于中國男籃的話題度在國內最高,所以時任的國體總局局長、奧運代表團團長李為民特意抽空來了一趟中國男、女籃的訓練館。
除了“探班”和鼓勵球員之外,李為民還召集了一次小范圍的動員會,對著全體運動員和教練員訓話。
“我們可以允許技不如人,但不能容忍志不如人!技不如人輸掉比賽,球迷們可以諒解。
但是志不如人,未戰先怯,輸得畏手畏腳、窩窩囊囊,這是絕對不被原諒的!
‘奮力拼搏、全力爭勝、永不言棄、永不言敗’,這是我們一直提倡的體育精神,我們要展現中國籃球的精神和血性!”
“大家明白沒有?”
“明白!”
“有沒有信心!”
“有!”
現場所有人都回以了聲嘶力竭的應答。
有了正部級別的領導關注,中國男籃在備戰法國隊時都認真了不少。
現在大家的思想統一了,目前擺在中國男籃面前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打好每一場球,爭取在“死亡小組”出線!
不得不說,宮魯鳴指導還是非常有執教經驗的,他在對陣法國隊的賽前主要是以提升球員的狀態為主。
一個運動隊要去參加大賽,最佳狀態該出現在什么時候是有講究的。
如果中國男籃參加的是亞洲比賽,那么最好的狀態就要留到最后的半決賽和決賽。
因為中國隊在亞洲范圍來說也是一支強隊,即便在小組賽上有所閃現,后面還有機會補救。
如果參加的是世錦賽、奧運會這種大賽,那一開始就得表現出最好的狀態,因為小組賽的成績將決定球隊可以走多遠。
這就像足球世界杯,往往可以看到一個球隊在小組賽表現不溫不火,甚至連出線都是跌跌撞撞,但越往后球隊卻表現越好,最后進入決賽。
而在小組賽中表現神勇的球隊卻意外早早出局,這里除了實力、運氣等因素外,賽前安排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道理很多人都懂,能否掌握得恰到好處,其中學問可就大了去了。
當地時間,八月八日,由于奧組委的特殊安排,中國隊與法國隊的比賽被安排在了晚上的十點半開場。
為了應對這個陰間賽程,宮魯鳴和教練組特意將前一天的訓練放到了晚上九點進行。
法國隊盡管不像美國隊那樣強大,但是他們隊內同樣擁有托尼·帕克、鮑里斯·迪奧、魯迪·戈伯特、尼古拉斯·巴圖姆等NBA球員。
而且這些球員都是各自球隊的主力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