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打完,場上的大比分定格在33比36,靠著詹姆斯的壓哨上籃,騎士隊領先三分結束了雙方首節的比拼。
只不過,騎士隊這個領先可是付出了不少代價,勒布朗·詹姆斯和凱里·歐文都打滿了第一節。
其實,全聯盟都知道騎士隊存在的問題,包括他們自己:沒有合格的替補控衛;也沒有像樣的護筐能手。
騎士隊本賽季囤積了太多的側翼和鋒線,但是大多功能單一。
就像香波特、杰弗森、詹姆斯·瓊斯、錢寧·弗萊這些側翼;他們輪流模糊輪換于陣容的“2、3、4”或“3、4、5”位置。
本來他們引援的方向沒有錯,就是需要引入有防守、三分、組織、跑位等補充性技能包的球員,然而要命的是上述幾人大多只具有某一個技能。
而像去年同時有防守、組織、三分的德拉維多瓦已經走了……
央視演播室內,于嘉說道:“雖然比分上暫時是騎士隊領先,但是從比賽內容來看掘金隊反而是打得更輕松的一方,‘L·D·J三巨頭’可最少都得到了兩分多鐘的休息。”
“L·D·J”是球迷們對掘金隊三巨頭的稱呼,分別代表:林溯,德維恩·韋德、吉米·巴特勒。
“沒錯。”張指導樂出了聲,“第一節最后那個暫停的時候,詹姆斯對著自家主教練攤手,似乎在表達著不滿。”
“可能他也是急了吧,第一節,他跟歐文可沒有下來過一分鐘。”于嘉也笑著回應。
速貸球館的場邊,泰倫·盧看到歐文跟詹姆斯安靜坐在替補席上休息,他暗自松了一口氣。
掘金隊今晚的進攻節奏太快了,泰倫·盧甚至害怕詹姆斯會累出問題來。
不行,這樣下去可不是辦法!
泰倫·盧假裝摸了摸自己的腦袋,實際上是為了掩飾掏出戰術本子的尷尬。
在賽前他就已經將今晚可能遇到的問題一一羅列在便簽紙上,并且寫有解決方法——
如果對手打出了快速的攻防節奏,有兩個解決方案:1.撤高度,跟上對手的速度;2.增加外線的投射命中率。
泰倫·盧心中大定,他決定在雙管齊下。
不過,騎士隊的整體高度本來就在聯盟中墊底,泰倫·盧只是在第二節增加了射手群的作用。
次節面對林溯率領的掘金隊替補,泰倫·盧大膽收下詹姆斯。
騎士隊第二節出場五人組為:歐文、凱爾·科沃爾、德里克·威廉姆斯、里查德·杰弗森、錢寧·弗萊。
有趣的是,騎士隊的德里克·威廉姆斯和凱里·歐文是同一屆選秀,而且他們還是最前的兩位選秀:歐文是2011年的狀元;德里克·威廉姆斯則是榜眼。
可是作為當年僅次于歐文的存在,德里克·威廉姆斯生涯不僅沒有入選過全明星,甚至就快連合格的輪換都打不上了。
甚至有很多球迷都不一定能記住他的名字——諸如塔比特、米利西奇兩位“榜眼秀”雖然也沒有打出來,但是因為同屆的對比反而“水”出了一些名氣。
至于德里克·威廉姆斯,他是真的完完全全就是沒有存在感。
如果不是騎士隊中實在缺人,或許德里克·威廉姆斯今年就要從NBA失業了。
而據林溯所知,這人還真去過CBA打球,但是只在天津隊效力了一個賽季就沒有CBA球隊簽約了。
歸根到底,德里克·威廉姆斯的進攻手段限制了他的上限,2米03的他跟雄鹿的賈巴爾·帕克一樣,都是“不三不四”的打法。
說實在的,鋒位搖擺的側翼球員在聯盟很吃香,但是“不三不四”的鋒線注定要被“小球浪潮”拋棄……
回到比賽中,掘金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