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上回書說到那吳魏激戰東南地,蜀漢奇謀向北方。且說那楊再興率領背嵬軍,一路氣勢如虹,兵鋒直指河東郡。
話說之前散出去的那些探馬返回后,將情報一一匯報與楊再興。楊再興依據獲取的情報,率領大軍自進入河東郡后,在徐質與關平的兩千先鋒軍引導下,一路如猛虎下山,銳不可當。
那河東郡治下數座城池,早已聽聞楊再興的赫赫威名,此番見是楊再興率軍來攻,紛紛舉城投降。不幾日,楊再興率領大軍來到河東郡治所安邑城下。
只見那安邑城,城墻高聳,宛如一條巨龍盤踞。城墻上,魏軍旗幟飄揚,士兵們嚴陣以待。夏侯尚集結了近八千魏軍據城而守。夏侯尚站在城頭,神色倨傲,心中暗自思忖:“這楊再興兇名在外,只是沒遇上吾而已,今日吾定要讓他有來無回。”
楊再興等人見安邑城墻堅固,魏軍在夏侯尚的指揮下防守嚴密,絲毫沒有破綻,就決定先在城外扎下營寨。
夜幕如墨,籠罩著安邑城外的營帳。楊再興站在營帳前,目光堅定地望著遠處城墻上閃爍的火把光。那火把光在夜風中搖曳,仿佛是敵軍在向他們示威。
楊再興心中思索著破城之策,他心知,強攻必然會損失慘重,但此時又不能久拖。北嵬軍的裝備精良,可如何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優勢呢?楊再興在營帳中來回踱步,腦海中不斷思索著各種戰術。
待眾將安排好大營防御事務后,楊再興召集眾將于中軍大營商議對策。營帳中,燭火搖曳,映照出眾將嚴肅的面容。
鄧艾率先起身,向楊再興建議道:“將軍,敵軍雖兵力稍遜于我軍,但據城而守占據優勢。我軍可先派馬軍在城外圍擾,佯裝強攻,吸引敵軍注意。步軍則分作三隊,吾親率一隊攜帶攻城器械,悄悄繞至東門;王平與霍弋各率一隊,于南門和北門附近埋伏。待敵軍被馬軍吸引,我軍先向東門發起強攻,吸引敵軍主力援救東門,此時南北門步軍再行突擊。”
楊再興微微點頭,表示認可。鄧艾此計甚妙,充分利用了背嵬軍的機動性和協同作戰能力。
黎明破曉時分,天色微明,大地還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鄧芝、張紹、丁奉率領四千背嵬軍馬軍如疾風般沖向安邑城。馬蹄聲震得大地微微顫抖,仿佛是大地在為即將到來的戰斗而戰栗。
背嵬軍的騎兵們身著鐵葉片革甲,在晨曦的映照下,閃爍著冰冷的寒光,就連騎軍的馬匹也都披著特制的防護甲,只露出了眼睛和馬蹄。
馬軍將士們一邊策馬狂奔,一邊張弓搭箭,向城墻上射去。那箭矢如流星般劃過天空,帶著呼嘯之聲射向敵軍。魏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了個措手不及,夏侯尚急忙組織防御,弓箭手紛紛涌上城墻還擊,然而魏軍的箭矢落在背嵬軍身上如同隔靴搔癢一般,絲毫不起作用。
背嵬軍的弓弩皆是精心打造,射程遠、精度高。馬軍在城下往來馳騁,箭雨紛飛,卻并不真正靠近城墻強攻。他們按照既定戰術,不斷地騷擾敵軍,吸引著敵軍的注意力。
就在夏侯尚的注意力被馬軍牢牢吸引時,鄧艾率領的步軍已悄然抵達東門。他們身著厚重的重甲,手持長盾和麻扎刀,宛如一座移動的堡壘。
步軍們趁魏軍不備,迅速架起云梯、投石車等攻城器械。那投石車是諸葛亮召集能工巧匠精心打造,車身堅固,投石臂力量巨大。隨著鄧艾一聲令下,投石車拋出巨石,砸向城門和城墻。巨石撞擊城墻的聲音如同雷鳴,震得城墻似乎都在晃動。
城墻上的魏軍這才發現東門的危機,夏侯尚大驚失色,急忙抽調兵力向東門增援。此時,埋伏在南門和北門的王平、霍弋所部看到信號,如猛虎下山般沖向城門。
南門的王平身先士卒,他手持長刀,身披重甲,一馬當先,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