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上回書說到整軍練武飛影成,鐵騎揚威震山河。
話說楊再興、張飛、趙云三人在確定了飛影騎的武器裝備和戰法戰術后,便如同上緊了發條的時鐘一般,迅速投入到緊張的籌備工作之中。
楊再興深知這批裝備對于飛影騎的重要性,絲毫不敢懈怠,他立刻召集附近郡縣的能工巧匠,讓他們集中精力趕制飛影騎所需的武器裝備。然而,飛影騎所需裝備數目龐大,且時間緊迫,楊再興為了確保任務能夠按時完成,甚至協調來長安與洛陽的工匠一同參與趕制。一時間,各地工匠紛紛匯聚,爐火熊熊,鐵錘聲聲,日夜不停地為飛影騎打造著精良的裝備。
與此同時,張飛與趙云兩人也沒閑著,二人明白時間不等人,雖然裝備一時還無法到位,但訓練不能耽擱。于是,兩人便借了背嵬軍的裝備,先行對成功入選飛影騎的士卒展開針對性訓練。士卒們身著背嵬軍的裝備,在訓練場上揮灑著汗水,刻苦地訓練著。
兩個月的時間匆匆而過,飛影騎所需的裝備終于陸陸續續送至軍中。張飛、趙云看著這些嶄新的裝備,心中充滿了喜悅和期待。他們立刻組織飛影騎的士卒開始換裝,并在日常訓練中加入了專門的長槍與馬刀的戰術訓練。
訓練場上,塵土飛揚,殺聲陣陣。士卒們在張飛和趙云的嚴格指導下,進行著單人的槍法與刀法練習。他們手持長槍或馬刀,在馬背上反復練習著各種招式,力求在保持平衡的同時,能夠準確地擊中目標。士卒們每一次的揮舞,都帶著力量與技巧的結合;每一次的刺擊,都蘊含著對敵人的威懾。
之后,進行的集體沖鋒戰術配合訓練更是緊張而激烈。飛影騎士卒們排成整齊的隊列,手持長槍,駕馭著戰馬,如同一股鋼鐵洪流般向前沖鋒。他們要學會在高速沖鋒中保持緊密的隊形,相互協作,充分發揮戰馬的速度和沖擊力,形成強大的戰斗力。
而集體的近戰格斗配合訓練也同樣重要。士卒們相互之間進行著模擬戰斗,練習如何在混亂的戰場上與戰友們協同作戰,如何運用長槍和馬刀應對不同的情況。他們時而近身搏斗,時而策馬周旋,熟練地切換著戰術,展現出了極高的戰斗素養。
除此之外,為了提高弓弩在戰斗中射擊的準確性,張飛和趙云還組織士兵們在馬背上進行平衡訓練和移動中的瞄準訓練。士卒們在顛簸的馬背上,要努力保持著身體的平衡,同時還要瞄準目標進行射擊。一次次的嘗試,一次次的調整,飛影騎士卒逐漸掌握了在馬背上準確命中目標的技巧,使得飛影騎在遠程攻擊方面也具備了強大的實力。
經過三個月的精心打磨和反復錘煉,飛影騎終于脫胎換骨,形成了強大的戰斗力。他們如同一只即將展翅高飛的雄鷹,等待著在戰場上一展雄風。
經楊再興、張飛、趙云三人商議,一致認為檢驗訓練成果的最好方式就是實戰。而此時,入秋后頻繁進入安定郡“打草谷”的鮮卑和匈奴部落,成為了飛影騎此行的目標。這些異族部落的侵擾,給邊境的漢族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損失,現在是時候給他們一個沉重的打擊了。
鑒于這是飛影騎成軍后首次深入塞外作戰,其中充滿了諸多不確定因素,趙云提議此次由自己親自領兵。
然而,性格好戰的張飛自然不會答應。張飛認為飛影騎的老底子是自己帶來的西涼鐵騎,他對這些士兵有著深厚的感情,也對自己的指揮能力充滿信心。他堅信自己能夠帶領飛影騎在戰場上大殺四方,立下赫赫戰功。
兩人各執己見,一時爭執不下,張飛甚至準備使出抓鬮的老把戲來決定誰領兵出征。就在這時,楊再興見兩人僵持不下,便連忙上前安撫。他深知趙云的謹慎和張飛的勇猛都是此次作戰不可或缺的因素,于是建議兩人可以一起前往,并表示自己可以率領兩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