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上回書說到自聯軍起兵反抗司馬氏篡位以來,一路戰火紛飛。在楊再興、趙云、曹仁等名將的帶領下,聯軍先后經歷了多場激烈戰斗,攻克諸多郡縣,其中掖縣、當利、曲成三縣之戰更是驚心動魄。鐘會的背叛成為關鍵轉折點,東牟城因此易主。此后,聯軍氣勢如虹,在不同戰場持續告捷,楊再興奪取黃縣,趙云、文鴦與曹仁也分別收復牟平、昌陽,對墨縣形成包圍。然而,司馬氏內部矛盾也在此時爆發。 話說楊再興率背嵬軍成功奪取黃縣之際,趙云、文鴦與曹仁大軍也一路凱歌,順利收復牟平、昌陽兩縣。兩縣守軍見聯軍軍威浩蕩、兵強馬壯,自知抵抗也是徒勞,未作多少抵抗便向聯軍投降。于是,楊再興與趙云、曹仁等人順利在墨縣城下會師,將墨縣的晉軍圍得如甕中之鱉,晉軍此時只剩東面海路這一退路。 在墨縣被圍的緊張氛圍下,司馬懿聽聞長子司馬師于東牟被刺身亡的消息,仿若晴空霹靂,心中悲痛如絞。他眉頭深鎖,眼中交織著哀傷與憤怒,既有喪子之痛,又有對局勢惡化的痛心疾首。 司馬昭見聯軍大兵壓境、來勢洶洶,向司馬懿進言道:“父親,眼下聯軍勢大,吾等恐難以抵御。孩兒以為,可留下賈充與數千士卒,令其設法拖住聯軍,吾等則挾持眾臣與城中百姓,從海路撤離。” 司馬懿眉頭一蹙,眼中閃過一絲不滿,呵斥道:“哼,汝乃何意?留下賈充又能有何作為?不過是螳臂當車,無濟于事。既如此,留與他數百士卒便可。” 司馬昭聽了,心中不悅,但也不敢再多言語,默默低下頭。隨后眾人開始準備從海路撤退,待登上船只后,新的分歧又冒了出來。 船艙中,一眾文武分列兩邊,居中坐于主位的司馬懿語氣堅定地說道:“如今徐州已被東吳所據,吾等唯有撤往幽州,以幽州暫為吾等之根基,以圖后事。” 司馬昭卻不以為然,反駁道:“父親,幽州天寒地凍,生存艱難,且時常受烏桓等異族的侵擾,此去并非良策。依孩兒之見,不如直接退往海外。” 司馬懿聽聞此言,怒目圓睜,大聲斥責道:“汝懂什么!如今此等困局,皆因你而起。若不是汝縱容賈充、王業當街刺殺曹髦,哪會有今日之禍。” 司馬昭趕忙跪地,臉上露出惶恐之色,口中說道:“父親,孩兒知錯了。”可心里卻對司馬懿的訓斥懷恨在心,暗暗咬牙切齒。 晚膳過后,司馬昭見司馬懿獨自站在船頭,似在思索應對之策。他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不動聲色地拿起袖中的利刃,緩緩朝司馬懿走去。待走到司馬懿身后,他佯裝關心,輕聲說道:“父親,夜風冷冽,您要注意身體。白日里是孩兒魯莽了,還望父親大人恕罪。” 司馬懿微微嘆了口氣,語氣冷淡地說:“嗯,知錯便好,一切猶未晚矣。” 話音未落,司馬昭眼神一狠,猛地將利刃刺向司馬懿胸口。司馬懿雙目圓睜,滿臉驚愕,捂著傷口,顫聲說道:“你……你這大逆不道的畜牲!” 司馬昭仰天瘋狂大笑,那笑聲在寂靜的夜空中回蕩,格外陰森恐怖:“哈哈哈哈,父親,您何曾正眼瞧過我?在您心中,最器重的永遠是兄長。我為了司馬氏的大業,不惜背負千古罵名,篡奪帝位,可您呢?不僅不賞識于我,還總在眾人面前對我橫加指責,我也是有血有肉之人,我也是有尊嚴的!” 司馬懿氣得渾身顫抖,怒喝道:“你……你簡直是喪心病狂,為了權勢竟做出這等天理不容之事!” 司馬昭眼中燃燒著怨恨的火焰,繼續怒吼道:“您以為我對兄長被刺之事一無所知嗎?其實我早已通過暗衛得知,鐘會早在掖縣時便已投靠聯軍。可只要兄長還在,我就永出頭之日,于是我便借鐘會之手除掉了兄長。” 司馬懿驚得面如土色,大罵道:“你……你這豬狗不如的東西,為了一己私欲,竟如此不擇
第224章 權謀血雨驚濤夜,司馬內斗起災殃(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