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上回書說到聯軍與司馬氏爭戰,局勢多變。司馬懿被刺身亡,司馬昭遠遁海外。曹仁率軍北上,幽州復歸曹魏治下。與此同時,鐘會與成濟、賈逵相約互為蜀國內應。各方勢力重新布局,魏、蜀、吳相互制衡,新的平衡形成,卻又暗潮涌動,大戰后的平靜中隱藏著未知變數。 話說隨著司馬昭勢力遠遁“三韓”后,天下局勢宛如平靜湖面下暗流涌動,變得微妙至極。曹植在順利接手原曹魏地盤后,便馬不停蹄地開始整合麾下勢力。他不僅急需梳理各方關系,同時還要安撫治下百姓,讓魏國盡快重回正軌。 曹植雖然仍對徐州念念不忘,有心奪回,但困難重重。曹仁大軍遠在幽州,短時間內根本無法調回。而且曹魏多處領地與蜀、吳兩國接壤,每一處都需要分兵駐守,這使得他一時間竟無多少兵力可供調用,無奈之下,只能暫且擱置徐州之事。 而吳國這邊,孫權剛在徐州站穩腳跟,他本想繼續對揚州用兵,擴大戰果,但文聘以及夏侯尚父子鎮守的合肥,就像一道無法逾越的天塹,固若金湯。孫權之前幾次三番御駕親征,都無功而返,如今再次面對合肥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蜀國這邊,本就懷著坐山觀虎斗、從中漁利的心思。如今蜀國與魏、吳兩國都簽有盟約,不管是對魏或是對吳先動手,劉禪擔心會促使兩方聯合起來對抗自己,所以面對當前的困局,蜀國暫時也不敢輕舉妄動。 楊再興率大軍返回濟南后,便開始厲兵秣馬,耐心等待著魏吳雙方再起紛爭。這段時間內,楊再興仔細回顧了數次大戰中的經驗教訓,他將這些寶貴的經驗與文鴦、孫紹、太史亨等一眾年輕將領分享,還認真分析了眾人領軍作戰時的不足。 在這看似平靜的日子里,年輕人之間那爭強好勝的心就像燃燒的火焰,一點就著。這一日,陽光灑滿校場,太史亨英姿颯爽,他手持破風龍脊矛,目光炯炯地看著文鴦,高聲提議道:“次騫,吾聽聞你武藝高強,今日想與你比試切磋一番,你可敢應戰?” 文鴦嘴角上揚,眼中閃過一絲興奮:“有何不敢!”說罷,他拿起淵刺葬墮槍,飛身上馬。 二人在校場拉開架勢,宛如兩頭即將搏斗的雄獅。隨著一聲令下,兩匹馬如離弦之箭沖向對方。太史亨的破風龍脊矛如蛟龍出海,直刺文鴦面門,那氣勢仿佛要將空氣都撕裂開。文鴦卻神色鎮定,側身一閃,速度快如鬼魅,與此同時,淵刺葬墮槍如靈蛇出洞,朝著太史亨的腰部橫掃而去,槍身帶起一陣呼嘯的風聲。 太史亨不愧是將門虎子,反應極快,猛地一夾馬腹,戰馬長嘶一聲,高高躍起,馬蹄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躲過了這凌厲的一擊。落地瞬間,他順勢將破風龍脊矛一轉,矛尖朝下,朝著文鴦的馬頭狠狠刺去,動作一氣呵成。 文鴦見勢,雙腿夾緊馬腹,戰馬猛地向前一躥,險之又險地避開了這一刺。他手中淵刺葬墮槍迅速回防,與太史亨的矛再次碰撞在一起,“鐺”的一聲巨響,火星四濺,如同絢爛的煙火在兩人之間綻放。 兩人你來我往,槍矛碰撞聲、馬蹄聲、士兵們的吶喊聲交織在一起,仿佛奏響了一曲激昂的戰歌。太史亨的破風龍脊矛每次出擊都帶著千鈞之力,那矛尖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似要洞穿一切。文鴦則猶如靈動的飛鳥,在槍林矛雨中穿梭自如,手中的淵刺葬墮槍總能在關鍵時刻化解危機。 六十回合后,太史亨漸漸感到體力有些不支,呼吸開始變得急促,但他眼神依然堅定,不肯輕易認輸。他的槍法雖仍凌厲,卻已不如開始那般有條不紊,漸漸顯得有些凌亂起來。 文鴦敏銳地察覺到了太史亨的破綻,大喝一聲,手中淵刺葬墮槍猛地發力,灌注全身之力,槍身化作一道黑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挑向太史亨手中的蛇矛。這一擊勢大力沉,只聽“當”的一聲,太史亨只感覺虎口發麻,手中
第226章 局勢微妙暫休兵,小將較技展豪情(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