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到三百一十五章,內容已經寫的差不多了,前面挖的大坑其實已經填的差不多了。
和羅蘭個人有關的坑,那就是從一開始瞧見‘蜘蛛俠’時制定的演員成長計劃,而這個計劃在‘泰坦尼克號’時達到頂峰,因為所有的人氣和影響力,全都被聯名品牌給吞噬了。
除此之外……
實際上我在娛樂方面其實根本就沒怎么寫。
不是文抄公,沒有帶系統,全憑《土撥鼠之日》里的比爾·莫瑞一樣,在連續循環之后尋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這種情況下的優勢,其實就只有先知先覺了。
更何況,我以我個人的立場而非作者的身份說一句不好聽的——
死命的強調‘內容為王’,那就是強行喂毒雞湯。
因為在娛樂領域,永遠做不到內容為王。
內容就是個弟弟。
好萊塢現在年年強調內容為王,說什么迪士尼通殺一切,但他們所說的內容為王,指的是平等地位下的競爭,是迪士尼和華納、派拉蒙、環球、索尼的競爭,而不是好萊塢一二三線公司擺在一起,看誰拍的電影更加牛嗶。
二三線公司和一線的關系,那就是孫子和爺爺的關系。
這種差距,不是通過優質內容就可以解決的,更不是通過砸錢就能彌補的,除非——
錢多的能把現在的五大收購了。
為啥?
因為渠道。
渠道的重要性,我想現在看娛樂文的沒幾個不知道,但我想說的是,錯過1980年,你就永遠錯過了光憑發展就能晉升一線的機會。
因為1980年以前,好萊塢的巨頭們還沒有大批量的鋪設全球渠道,但1980年以后,瘋狂砸錢的他們在短短四年的時間內就把這個市場給占滿了。
這個占滿的含義是什么呢?
聯合國際影業前主席安德魯·克瑞普斯就表示,“從1985年開始,好萊塢六大的綠燈委員會的審片標準就添加了國外市場的喜好特點,包括可能會冒犯到一批人的對白,包括某些國家不喜歡的場景,包括一些演員的長相?!?
舉個最明顯的例子,迪士尼動畫的畫風,在此前后有著明顯的改變。
他們在八五年,就已經在研究各個國家觀眾的喜好了。
而這個占滿能給他們帶來什么呢?
壟斷。
拿獅門影業來說,他們賭對了那么多電影,但依舊進不了美國電影協會(aa)。
因為他們沒有渠道,六大也不允許他們做出渠道。
直到17年的《疾速特攻》,獅門也還是在找華納給他們做發行,而在票房分成被壓沒了之后,他們選擇自己干,然后……他們家的電影基本上都是r級了。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
你想做渠道?
可以。
但我們可以讓你的電影觀眾減少。
電影上映之前要進行分級,而aa的主要成員是迪士尼、索尼、派拉蒙、環球、華納、奈飛(新晉)的主席和總裁,你來一部電影,我們就把它打成r級。
你去放唄……
你去出口唄……
手指頭動一動就能磨死你。
而這,只是他們的第一招而已。
接下來的輿論封鎖,形同虛設的《派拉蒙法案》,能讓你的電影根本就沒法和大眾見面。
所以在1980年之后,就算你一年拍三部電影,包攬全球票房前三,那也只是會淪落到一個被收購的命,而這不存在什么夾縫生存,只要你開始收購第一家海外發行公司,那六大就已經不要臉的開始抱團了,在過去的三十五年里,他們不知道碾死了多少自以為牛嗶,實際上就是個傻嗶的公司,而且,所有的碾壓,都是那些公司在收購第一家海外公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