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彼得帕克,人們的腦海里總會冒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個金句。
緊隨其后的,便是小蜘蛛那苦哈哈的成長歷程。
似乎除了這些東西外,他的身上沒有任何閃光點。
但——
好吧,這其實是個事實。
因為和青少年有關的成長話題,才是成年人喜歡討論的熱點。
就比如說托比馬奎爾版本的《蜘蛛俠》系列,雖然它是傳統的三段式升級流,但在剝掉技法的外衣后,它講述的依舊是個成長的故事。
從第一部的成為蜘蛛俠,到第二部的認清責任,再到第三部的靈魂升華,這所有的一切,皆是在展現青春期孩子們的抉擇對未來的人生能夠產生巨大的影響。
還比如說安德魯加菲爾德版本的《超凡蜘蛛俠》系列,雖然整個系列沒有第三部,但僅是一二部的劇情,就能讓觀眾瞧清彼得帕克的掙扎。
岳父死了,女友死了,但彼得帕克依舊扛起了責任。
這種大無畏的選擇,不就是變相的洗腦教育嗎?
即便是摻雜了漫威爆米花的湯姆赫蘭德版的《蜘蛛俠》系列也是如此。
《英雄歸來》講述的是彼得帕克在超級英雄身份與高中生活中的抉擇,《英雄的遠征》講的則是彼得帕克在瞧見超級英雄這一職業的危險性后,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憂慮,最終克服,而之后的第三部嘛,大概率講的還是身份暴露之后,內心的堅定和責任的確認。
甭管怎么拍,甭管讓誰來拍,彼得帕克都逃不出成長的怪圈。
如此一來,當陰雨連綿的紐約出現在銀幕上時,那壓抑的氛圍不僅沒有讓在場的嘉賓感覺到一絲不妥,反而令他們覺得正常至極。
因為這,就是通往成功的財富密碼!
以俯視蒼生的視角簡單的展現了一下雨天的紐約后,銀幕上的畫面,也緩緩下拉,當大地紋路愈發清晰,街頭巷尾近在眼前時,那種巨大的反差,給人一種莫名的空落。
前一秒,你還在云端俯瞰螻蟻,下一秒,你便和螻蟻共存亡。
那種跌落神壇的錯覺,能讓人的內心升騰起不爽之感。
若在此同時,直接切入街頭械斗,那雜亂無章的肉搏,撕心裂肺的吼叫,癲狂殘忍的笑容,就更能譜寫出一曲生動且美妙的地獄樂章。
是的!
不喜歡拖拉的詹姆斯卡梅隆又一次選擇在影片開始便切入正題,十秒鐘不到的時間,他就已經向觀眾們展現了紐約街頭的罪惡,飛車搶奪、持刀搶劫,那都是輕的,幫派分子在警察的注視下持槍交易毐品,恐怖分子直接轟開銀行金庫射殺安保,那才是常態。
而在媒體的介紹之下,與之有關的背景介紹,也得以補充。
原來,在三個月前的布魯克林大橋一戰落下帷幕后,這座城市的守護神蜘蛛俠便消失了。
和留有尸體的綠魔諾曼奧斯本,仍舊存活但卻變成植物人的章魚博士奧托奧克塔維斯不同,那個穿著紅色緊身衣的家伙至今沒有下落。
有坊間傳言,雖然蜘蛛俠離開了戰場,但因為以一敵二傷勢過重,最終不治身亡。
也有傳聞說,蜘蛛俠在發現自己的存在給紐約帶來了更大的傷害后,便主動離開了這兒。
更有路邊社知情人士稱,因為戰斗給紐約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蜘蛛俠害怕再次現身之后會遭遇聯邦的拘捕,從而深陷牢獄之災,于是便如同過街老鼠一般,躲了起來。
但甭管是何種緣由,他的消失,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而在發現打擊犯罪的義警終于不見后,沉寂多年的罪犯們也如同雨后春筍一般,紛紛冒頭,打砸搶燒,那都是不入流的小兒科,真正的犯罪分子都是高舉清除蜘蛛俠的旗號,瘋狂的招兵買馬,壯大自身的勢力,以挑釁無能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