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啥事情,其實也不用擔心。
可除此之外,《紙牌屋》的籌備,就讓他驚喜了。
因為在他確認項目后的一周里,這部劇的主創團隊,已經被找齊了。
從九零年開始,播出了十二年的《法律與秩序》的主創團隊被夢工廠拉了過來,導演杰斯-亞歷山大和編劇迪克-沃爾夫會參與《紙牌屋》的創作,并且專門負責其中兩集的拍攝。
《律師本色》的導演兼編劇大衛-凱利也同意加盟,為電影創作劇本,并且執掌鏡頭。
如果說,將隨便挑出其一,就能支撐一部收視率大爆的電視劇的主創集結在一起制作一部劇的行為有些奢侈,那么當《監獄風云》的導演和編劇湯姆-方塔納和《X檔案》的導演金-曼納斯和編劇弗蘭克-斯伯特尼也出現在主創團隊名錄中時,夢工廠想要將《紙牌屋》拍好的決心,那可是赤果果地展現在了羅蘭的面前……
沒辦法,誰讓《法律與秩序》、《律師本色》、《X檔案》、《監獄風云》那都是九十年代的爆款電視劇呢?
不僅如此,它們還是和《紙牌屋》相貼合的驚悚犯罪法律劇!
最重要的是,像迪克-沃爾夫,那還是后世《芝加哥警署》的編劇!
大衛-凱利之后更是創作出《波士頓法律》和《大小謊言》!
金-曼納斯最出名的作品并不是《X檔案》,而是《邪惡力量》!
在他們創作能力極其穩定的情況下,想要讓《紙牌屋》撲街,那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當然了,這些其實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羅蘭在翻了翻名錄之后,發現主創團隊里面,沒有大衛-芬奇的名字。
等他問過之后,他才知道,之前自己推薦的大衛-芬奇,被夢工廠給Pass了。
“斯皮爾伯格先生說了,在電影方面,大衛-芬奇還需要多多練習,現在這部《紙牌屋》,那是沖著收視率去的,他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讓大衛-芬奇用鏡頭講述自己的懸疑。”
‘得嘞!’
這一解釋,讓羅蘭啞然失笑。
由于《紙牌屋》比前世提早出現了十年,所以創作方面,都不能按照前世的標準進行衡量了,因為有不少導演和演員的生活境遇,并沒有達到這部劇的創作標準。
最典型的,其實就是大衛-芬奇。
在羅蘭的前世,大衛-芬奇在接手《紙牌屋》前,他的人生經歷,那可是坎坷的一嗶。
八三年到九零年,那是他的學習期,通過商業廣告和音樂MV來磨練自己的導演技能。
而九零年到零零年,正式涉足電影行業的他雖然貢獻了不少深受后世觀眾好評的電影,人們可以瞧見那歸屬于他的突破,但在當時,他的電影其實只有一部《七宗罪》是叫好又叫座的,除此之外,像《異形3》、《心理游戲》,這些電影的評價那都是好壞參半。
再加之他隨便懟資方的暴脾氣,導致很多影業公司都不想和他合作。
如此一來,失業,就成為了他當時人生中的主基調。
為了活下去,他接了寶馬的廣告工作,也就是那個伙同亞利桑德羅-伊納里圖、約翰-弗蘭克海默、Ang Lee、蓋-里奇、墨鏡王、喬-卡納漢、托尼-斯科特拍攝的《渾身是膽智多星》、《伏擊》、《抉擇》、《明星》、《跟蹤》、《實時引爆》、《打擊魔鬼》八部曲。
這筆收入,讓處于無戲可拍的尷尬境地的他獲得了喘息時間。
之后嘛,他更是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甭管是出鏡,還是當制片人,只要是能刷資方好感度的事情,他都干,最后,才從派拉蒙那兒拿到投資,拍了《十二宮》。
緊接著便再接再厲,推出了《本杰明-巴頓奇事》、《社交網絡》、《龍紋身的女孩》……
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