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管在哪個國家,明星資本化都是個必然的趨勢。
但路,各有不同。
像王家兄弟上市,小鋼炮、張大胡子、黃教主紛紛賭博配股,搖身一變成為億萬富豪,這其實就是明星資本化的第一階段;而王家兄弟以十萬倍的收購溢價買下小鋼炮的‘空殼’公司,以七點五六億收購大黑牛、天使寶貝、穎寶老公等明星持股,成立僅一天的公司,這種高溢價的收購方式,其實就是明星資本化的第二階段,明星們在賺到了豐厚不已的身家時,也會留下大堆的對賭協議,混得好的,那就像大蜜蜜一樣,在燃燒自己,留下罵名的同時,成功出坑,混得不好的,那就會像鐵三角中的紀曉嵐一樣吃力不討好,變成了四處攬活補業績的楊白勞;而第三階段,其實就是小燕子直搗黃龍的借殼上市……
但這種資本運作,在現在的阿美利加根本就玩不轉。
因為卓別林和范朋克的聯美,瘋狂招人擴張的雷電華,其實就是前三階段的總和了。
想要在娛樂圈以人力驅動一家公司,那簡直就是在做夢,強如卓別林,也被時代給拋棄了,斯皮爾伯格,也曾失手,最有希望打破伊斯特伍德連續二十五年進入票房前十記錄的阿湯,也見過市場抵制自己的情形,用作品說話才是娛樂業的根本,因為人,終究是會老去的,隨著新生代的涌現,一個明星,是沒法滿足所有人的,但公司,需要業績。
這也是為啥i會火起來,因為i是死的,它不會老,它不會變,可它也隨時都能變,
喜歡它的人終究會喜歡它,資本可以換演員,換導演,換編劇,只要i在,那就有盈利的可能,儲存i,可比追捧導演、演員要更劃算……
所以,在阿美利加,明星資本化其實就是賣和明星自己有關的產品,而這一筆生意,影業公司永遠都不會去搶,因為明星想要賣貨,那就得好好拍戲,只有好好拍戲,電影大火,他們的東西才能被更多人所瞧見,有利益驅使,影業公司就不怕自己的電影會做砸,因為相比較而言,資本和明星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就是同一陣營。
影業公司不用付出相應成本,就能讓一個有著自己思想的家伙努力干活,這種事情,誰不愛呢?其實就和利潤分成是一個道理。
默許演員導演制片人在電影里打自己產品的廣告,對影業公司而言,不過也就是少收了大幾百萬的植入費,而用大幾百萬換這群人埋頭苦干,這筆賬誰都會算。
而這,其實也是在大大延長演員導演的職業壽命,只有好作品,才能被更多人瞧見。
所以,對于大衛那種變相植入的想法,羅蘭半點意見都沒有。
因為沒有一個家伙敢摸著自己的良心說,自己入行就是為了搞藝術,更沒人會說‘我就是餓死,死外面,從這里跳下去,也不會收你們一分錢!’
真這么清高那就自己拍自己看,別想著進入院線,因為院線的人,也要吃飯,也要養家!
…………
羅蘭在進組前的清算,注定不會被外人所知,公眾不會知道現在的他到底有多少錢,和他有著利益糾葛的媒體也不會傻嗶的去報道這件事情,而由電影立項掀起的恐龍熱潮,也僅僅持續了三周,便逐漸衰退,是因為開學了嗎?不——
是因為j的危險之旅世界個人巡回演出的聲勢太特碼的浩大了。
雖然從六月二十七日開始,j便一直活躍在歐洲,但奈何有限電臺的轉播,是時時進行的,只要是付費觀眾,就能通過h電臺欣賞到他的演出,而為了j重新付費的人,遠比為了電影去買書的孩童要多的多的多……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誰讓索尼在瘋狂的宣傳這件事情呢?
作為十億美金天價合約簽下的流行天王,索尼當然想用j在哥倫比亞音樂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