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拯救大兵瑞恩》,羅蘭的心里,那可是驟然浮現出了無數槽點。
實際上,早在羅蘭拿到《拯救大兵瑞恩》的劇本時,他整個人就陷入了詫異之中。
不是劇本寫得有多么的完美,而是劇本和記憶中的影片相比,有著很大的差別。
這么多年過去了,即便當年做過拉片,但他也早已回憶不起影片中的每個細節,甚至都記不清影片劇情的發展脈絡,能讓他印象深刻的,其實就是全片中最亮眼的兩個點。
其一,便是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米勒上尉在搶灘登陸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弱小可憐又無助,這一點和之后的拒絕拯救法國小女孩的情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在影片結尾,倚靠廢墟,射擊坦克的畫面,讓一心想要完成任務回歸家園的米勒上尉變得是那么的可愛。
雖然他接下拯救大兵瑞恩的任務,僅僅只是想要解甲歸田,回家陪老婆,但上了戰場面對大義時,他依舊會為反抗暴政,付出一切。
這種心口不一,卻歸屬于正常人的邏輯思維,讓他變得有血有肉。
其二,那自然就是影片當中的放俘虜劇情了。
尋找大兵瑞恩的路途上,他們遇到了一個機槍陣地,瞧見附近的美軍尸體后,米勒表示要解決掉他,拿下陣地的過程中,軍醫中彈犧牲,他們讓僅存的俘虜給軍醫掘墓,而在戰友們想要殺死俘虜給軍醫報仇時,隨隊的翻譯卻圣母的表示,射殺俘虜乃是戰場大忌。
米勒權衡再三,最終選擇放走了俘虜,但正是這個選擇,讓俘虜在影片的最后決戰時刻,重新拿起了武器,不僅殺死了隊伍中的猶太士兵,還親手終結了米勒上尉。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這一段劇情,讓羅蘭記憶猶新。
但是——
以上這兩段劇情,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給羅蘭的劇本中,根本就沒有任何體現。
不僅如此,劇本中,搶灘登陸的時候,米勒上尉那可是叼著雪茄,和個一般,diss著手底下的新兵,電影中陷入無聲耳鳴,體現戰爭殘酷的劇情更是消失的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筆帶過的登陸反擊戰,以及米勒上尉那天神下凡般的發揮——
是的,劇本中的米勒上尉,那真的是山丘之王。
任你是神是佛,全都一錘子撂倒。
劇本里,沖擊德軍碉堡時,眼見著三批六人一組的敢死隊先后犧牲,于是米勒上尉便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軀吸引敵人的火力,憑借著蛇皮走位,沖向碉堡甩出手榴彈,送德軍上天。
hat the fuck?
這情節,怎么那么的似曾相識?
人家碉堡機槍都已經掃死十八個人了,結果在面對你時,卻槍槍落空?
你這特碼的不就是開了閃避光環嗎?
在此之后,米勒接下拯救大兵瑞恩的任務劇情,也和羅蘭記憶當中的情節,有著很大的出入,劇本里的米勒上尉那就是一個老兵油子,他向團長表示,為拯救一個列兵派出一整個小隊,那根本就不值得,紙面文字所體現的油腔滑調,都能夠溢出到三次元。
而在電影里,湯姆漢克斯所演的米勒樸實無華,低調至極,一看就是個老好人。
如果僅僅只是這些,那也就算了。
在接下任務,組建小隊,踏上尋覓征程時,那奇葩的劇情,讓羅蘭萬臉懵嗶。
米勒上尉一行人,從一開始就是開著吉普車去找瑞恩的,而在過程當中,他們的行蹤被敵軍發現,遭遇突襲,車子被炸,在此過程當中,榮獲國會榮譽勛章的米勒上尉徹底向隊友展現了一下什么叫做戰場殺神——
特異功能般的偵查能力,即便間隔數百米,依舊能夠輕松發現敵方行蹤;
皮皮蝦般的神級走位,用血肉之軀吸引敵方火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