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面色各異,浩浩蕩蕩開出衙門。衙門外不缺閑人,看著這一大票人馬開出,立馬就有好事人跟上,再左右一打聽,走到半路,居然打探個不離十!
陳峰一行,走得不快,這不是緝拿江洋大盜,無脫逃之虞。
眼看要到吏部尚書府。早有一些閑人,地皮,跑去給尚書府相熟的仆從相告。
等陳峰帶人到吏部尚書府前,隊伍后面竟然跟上數百人,還有人在繼續傳頌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結果不知道,還未上演。
陳峰帶隊,一行人馬至吏部尚書府門前。看一眼高門大院,陳峰抬手一指喝道“砸門!”
王元啟家鄉的三后生王武,王勇,李青,就在陳峰身邊。年輕氣盛,可能喜歡砸門,一聽令下。當即沖上前去,放著門環不扣,舉起缽大拳頭,咚咚咚一陣猛擂!
吏部尚書還在皇城里面坐班,仆從又不能進皇宮報信。家里就是尚書母親做主。老夫人得知消息,通判帶人來府路上!不知何故,趕緊問詢,這邊還在和剛回家不久的乖孫兒馮小寧說話。那邊下人來報,門外衙役砸門!
此時,尚書府外管事也得到稟告,怒從心頭起,堂堂尚書府,你小小府衙來人,也敢砸門?你當是皇上下圣旨抄家?
外管家是尚書大夫人家里遠親,當即帶著十余名護院,一群下人,沖到前院大門處。
門外三后生砸得手疼,干脆一人撿起一塊石頭砸。這就有點那個了
陳峰很有耐心,對方不開門,他就一直砸,砸門越久,對方越沒有臉面。這種事,沉不住氣的永遠是被砸門戶那家,絕不是砸門的人。
果然,大門吱呀一聲,開了!
尚書府外管事,帶著一群精壯,涌出大門,砸門的三后生,手里石頭一扔,退回陳峰身邊。
外管事看著馬上的陳峰等人,戟指怒喝“哪里來的大膽狂徒,敢上我尚書府鬧事?”
陳峰冷冷道“官府緝拿要犯,你家馮小寧!”
陳峰話一出口,就有仆從跑去報告老夫人。老夫人也正問出馮小寧緣由,聽說只是砸爛瓷器店,打傷幾名伙計,心里頓時小松口氣。這種事,在見慣各種場面的老夫人眼里,著實小事。
看自家乖孫馮小寧有點惶然,有些心疼。反而出口安慰“此等小事,我孫兒勿要擔心。我倒要看看,府衙敢進來拿人!你先去廂房避避。拖延一下,等你父親下值回來處理。”
凡事先看大小,對手是誰,會引發何種后果。最后,再來做一個最有利自己的決定。老夫人深諳此道。
門外,楊三辯對陳峰道“周邊有人看見,確實回府了。剛回沒多久。”
陳峰沖著外管事道“喚你家馮小寧出來,隨我回府衙問案!”
外管事一聲冷笑“沒在家!”
陳峰早問過楊三辯,這個時代,沒有親屬窩藏一說。封建社會,以孝為根,忠君最大,尊君父。
所以為自己父母,兒女掩飾罪過,或者掩飾藏身處,律法不予追究。這種為至親遮掩的行為,被視為人之常情。
大義滅親,在這個時代,不存在,會被人恥笑。違反基本人倫和人情,違背社會道德常理。
所以,人家說沒在家,陳峰也沒必要追問,對質。更不必說,搜出來該當如何之類。
陳峰慢條斯理摘下黑曜陌刀,左手執刀,慢慢舉起對著外管事,再看看周圍已經里外三層圍滿看熱鬧的百姓。
陳峰腰身一挺,厲聲喝道“府衙奉律法辦案!緝拿嫌犯!阻我者,形同謀反!殺無赦!爾等速速離開!莫誤了自家性命!”
外管事一臉嘲諷,你唬我啊?宋國百來年,就沒聽說過,府衙上門拿人敢隨便殺人!又不是刑部大案,或者謀反大罪!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