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和神秘人 L 結束連麥,正沉浸在對市場主力的深入思考中,這時基拉卻激動地和我連麥連上了。
基拉的聲音中充滿了憤怒:
“常長婷,那個 L 就是個騙子!他的觀點完全是錯誤的!”
我被基拉的激烈反應嚇了一跳,連忙問道:
“基拉,你為什么這么說呢?L 的觀點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啊?!?
基拉哼了一聲,開始對 L 的觀點進行逐個批駁。
“首先,L 說美國 1929 年大崩盤是因為市場主力出貨,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1929 年的大崩盤是由多種復雜因素導致的,包括過度投機、經濟結構失衡、貨幣政策失誤等等。
當時的美國經濟看似繁榮,但實際上存在著嚴重的泡沫。
人們盲目樂觀,大量資金涌入股市,導致股價虛高。
而美聯儲在這個時候收緊流動性,無疑是給這個已經搖搖欲墜的泡沫重重一擊。
但這并不是因為市場主力有計劃地出貨,而是整個市場的系統性風險爆發?!?
基拉越說越激動,
“L 把 1929 年大崩盤簡單地歸結為市場主力的行為,這是對歷史的歪曲。我們應該從更全面的角度去分析這場大崩盤,而不是輕易地接受這種片面的觀點?!?
“再看 L 所說的美國股市走熊和政府財力負相關的觀點。
這更是荒謬至極。政府的財力和股市的走勢并沒有必然的聯系。
政府的財力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稅收、財政支出、債務等。而股市的走勢則受到宏觀經濟、企業盈利、投資者情緒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不能簡單地認為政府越有錢股市就越走熊,或者政府越沒錢股市就越牛?!?
“以歷史為例,在某些時期,政府可能會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這可能會對股市產生積極的影響。
而在另一些時期,政府可能會面臨財政困境,但股市卻可能因為其他因素而上漲。所以,L 的這個觀點是完全錯誤的?!?
“接著說說 L 對日本股市 90 年熊市和其他地區的分析。
L 認為這些國家和地區熊市后,美國是亢奮的發展,仿佛美國有用不完的財力一樣。這是一種非常片面的觀點。
日本股市 90 年熊市是由其自身的經濟泡沫破裂、房地產市場崩潰、銀行體系危機等多種因素導致的。
而美國在這個時期的發展并不是因為日本等國家的熊市,而是因為美國自身的經濟政策、科技創新、國際地位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
“臺灣及東南亞地區的情況也類似。
這些地區的經濟和股市受到全球經濟環境、地緣政治、自身經濟結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不能簡單地把它們的熊市歸結為美國的獲益。L 的這種觀點是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
“對于國內股市,L 的分析也是錯誤百出。
L 認為國內股市走牛的年份往往都是問題叢生的年份,這是一種錯誤的關聯。國內股市的走勢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宏觀經濟政策、企業盈利、投資者情緒、國際形勢等。
不能簡單地把股市走牛和問題叢生聯系在一起。”
“事實上,在國內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股市的走勢是復雜多變的。
有時候,股市會在經濟增長的背景下上漲,這是因為投資者對經濟前景充滿信心,企業盈利也在不斷提升。
而在某些時候,股市可能會因為外部沖擊、政策調整等因素而出現波動。但這并不意味著股市走牛就一定是問題叢生的年份?!?
“L 還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