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款蜘蛛型機器人,就是仿生的蜘蛛的大概外形,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核能裂變爐加上一桿機關槍。
相比于其它的機器人而言,這種機器人結構上很簡單,成本也是最低,可以超大批量生產。
這種蜘蛛型機器人其實最值錢的部分就是那個小型核能裂變爐,因為其他的技術在之前已經很成熟了,缺少的不過是能夠穩定提供武器能源消耗以及動力消耗的輕便的能源室。
當然,其它的很多技術并不是說不重要。
除了小型核能裂變爐之外,最值錢的就是根槍,可以持續戰斗很久的粒子槍。
這種槍射程只有二百米左右,很近,但是威力卻可以穿透三階暗能獸的防御,可以持續進行一場戰爭而不至于炸裂。
再接下來重要的就是“目標物識別判斷攻擊系統”,這個在末日之前是一個半成熟的技術,而后在對步兵機甲的研究之中將這項技術完善,到現在可以投入使用。
剩下的那些零件倒是價值微乎其微。
所以,在保護方面,也是著重這三個地方的保護,到時候回收利用,就可以以更加低廉的價格生產出一批作戰武器了。
根據論文上的研究,正式超大規模投產之后,這種被命名為“狩獵蛛”的小型機器人成本價大概是400晶,也就是相當于30點能量值。
這種機器人攻擊還需消耗一枚二階晶核作為能源,但是考慮到之后部件還可以回收,這部分費用可以抵消。
這樣算下來,制造這種狩獵蛛機器人確實要比直接用晶核召喚蟲豸劃算一些,當然,那是在低階的成本上,高階戰斗,這玩意兒可不夠看的。
目前這種機器人已經投產了,而且是以每天兩萬只的數量進行生產著。
主要限制生產速度的并不是機器人工廠的規模,而是核能裂變爐的生產效率跟不上,這也是沒有辦法,畢竟這種東西生產確實需要很多的工序,否則萬一啟動起來,忽然炸裂,那特么造成的損失可就大了,不只是設備損失,人員損失才是主要的。
第二款是一種適用于遠距離密集轟炸的飛碟型機器人。
其實就是狩獵蛛機器人去掉了腿,加了三個槍管,加了飛行噴氣裝置。
這樣的機器人,若是想要完全地明白地判斷攻擊物體,那么需要的“目標物識別判斷攻擊系統”就需要很復雜,很不劃算,所以這種東西攻擊起來基本上是不分敵我的,它只知道,在某個地方檢測不到威脅了就攻擊停止,攻擊時炮管旋轉,三百六十度掃射攻擊,攻擊范圍大,適用于高密度打擊。
這種機器人的量產造價大概是1000晶左右。
第三種也是一種蜘蛛型機器人,它兼具了狩獵蛛機器人的陸上作戰能力以及飛碟型機器人的空中飛行作戰能力,不具備掃射能力,但是可以單體強能量攻擊。
它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狩獵蛛機器人兵力投放和對大型暗能獸進行大能量沖擊。
它的體型龐大,在陸地上還可以通過揮舞機械足對低階暗能獸進行攻擊。
為了保證兵力的安全,它的防御性是非常好的,關鍵防御部位全部都是用的5級合金。
5級合金,就是利用五級暗能獸身體之中的活性金屬元素活化制作的合金材料,防御力超強。
這種機器人的造價就很高了,一只大概是晶。
不過,這也是必須要花的錢,畢竟對兵力的投放必須要做到靈活,否則那些戰場一時半會兒都趕不過去,那還打個屁啊!
兵貴神速!
這篇論文發表出來,就意味著這種機器人技術經過了驗證已經是十分的成熟,而且準備在戰爭之中使用了。
各基地對這種機器人的售價很感興趣,機器人給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