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廷尉府中。
李斯輕步上前,為對方遞上一盞熱氣騰騰的茶,微笑道:“公子,請品嘗我這盞茶。
味道尚算不俗。”
贏封接過茶盞,輕抿一口,贊道:“茶香濃郁,只是不知這份甘甜能否持久。”
李斯聞言,神色堅定:
“四公子但請寬心,此茶定能伴您長久。”
贏封目光微閃,瞥了李斯一眼,嘆息道:
“李大人無需寬慰于我。
如今父王偏愛長兄,二哥、三哥又無雄心壯志,我孤掌難鳴,其余兄弟尚且年幼。”
李斯連忙拱手:
“四公子莫要忘了,您還有臣在側。”
贏封苦笑一聲,回憶起往昔:“昔日相國呂不韋,權傾朝野,連父王也受其壓制。
他曾向我許下諾言,待時機成熟,便助我登上秦王之位,然而,結果呢?”
李斯沉吟片刻,緩緩道:
“呂不韋之言,實則非虛。
若八年前他能成功平定嫪毐之亂,您或許早已貴為秦王。只可惜,他終究未能如愿。”
贏封聞言,神色黯然:“他雖失敗,但臨終前并未將我牽連其中,也算是對我最后的庇護。”
李斯輕笑一聲:“呂不韋意在報復秦王,自然不愿將您牽扯進來。”
贏封眉頭緊鎖:
“那你方才所言,究竟是何意?
明眼人皆能看出,長兄日后必將被封為太子,朝中左右丞相又是他的舅舅,多數武將亦支持于他,我該如何與他抗衡?”
李斯目光如炬:“他人看法,無足輕重。
關鍵在于王上,只要他能認可,您日后繼承大統,再逐一清除異己,又有何難?”
贏封疑惑地問道:
“父王怎會愿意助我?”
李斯的目光緊緊鎖定在贏封身上,斬釘截鐵地回應:“有臣在此,定能成事!”
贏封眉頭緊鎖,追問道:
“你……你為何愿意助我?我依稀記得,你可是扶蘇公子一手提拔起來的。”
李斯的神色變得復雜,緩緩開口:
“長公子扶蘇對我確有知遇之恩,但以我的才情,另尋明主亦非難事。
只是,當時扶蘇似乎是最優之選。
然而,我最終選擇背叛他,皆因我們之間的理念相左,這幾年相處下來,我發現扶蘇極其推崇儒家,而我則是法家。
我認為法治和愚民十分重要,國家必須以重法治國,國家要想安定、必須輕罪重罰,通過重罰使民眾害怕而不敢犯罪,從而保證統治穩定。
我還想推動實行“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等文化政策,在秦國宣揚法治理論,提高了法家思想的地位。
同時想主張實行“督責之術”,即君主必須要掌握統治術,采取嚴酷的手段來維護君王的專制統治和絕對權威。
而扶蘇公子卻極其認同孟子的說法: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
還說什么“仁、義、禮、智、信、勇、誠、恕、忠、孝、悌,簡直是可笑的理論。”
這導致我們的分歧如同鴻溝,難以逾越,尤其是關于韓非之死,我們的意見更是大相徑庭。”
贏封聽后,立刻表明心跡:
“大哥不擅用人,失去你是他的損失。
只要你助我奪得王位,我愿與你共享天下。
只是,大哥麾下人才濟濟,我該如何應對?”
畢竟在贏封眼里,什么法家和儒家,都不如眼前的王位重要,只要李斯真能幫他登上大位,什么條件他都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