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尤且從師而問焉……”
開篇將古之學者必有師擺出來,接著又進行三連對比。
第一比:古之圣人和今之眾人對比,以圣人為矛攻士族之盾,恥學于師乃違背圣人之道;
百姓還是聽不太懂,這可不是大白話,倒是叫誦讀的人還得解釋一番。
“就是說,圣人已經遠超于我等,但他們還是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所以才會更加圣明?!笔芄突蛘呤窃诼愤呎b讀的人用自己的話來給周圍人解釋,讓他們能聽懂,“女公子的意思是,不要對于請教別人感到羞恥,不然那樣只會越發愚笨?!?
百姓聽得懵懵懂懂,只覺得好有道理,不單單讀出來高不可攀,說出來的教誨更是發人深省。
“女公子說得對,我平日里想要請教鄰家如何腌菜都不好意思?!?
立刻有人道:“這還是不一樣的,別人家的機密或者是秘方,肯定要藏著掖著的?!?
第二比:放在個人身上,知道為子擇師,但自己又不提倡從師的必要性,屬實是矛盾:
這句話百姓就能聽懂,而且覺得說到了心坎上。
他們不過是想要為子女選擇更好的未來,找到一個老師而已,不懂為什么那些人那么大反應。
“他們那些人就是故意欺負人,私塾又不是給他們上的,我們想要讓兒女讀書識字有什么好說的?好像辦私塾就是書讀到狗肚子里去了一般?!?
可不是嘛,這一句句抨擊,好似辦個私塾就是不尊師重道、罔顧俗禮倫常,他們又說不過他們,一堆人說些聽不明白的話,不明所以。
第三比:巫醫、樂師、百宮匠人與士族之比,更是直接劈頭蓋臉地罵到有些人的臉上,大大方方擺出態度,她就是認為“師”并不代表只存在于士族之間,就算是他們眼里不入流的人,只要有優于自身的長處,那就擔當得起師。
“好!”
看到最后,很多人都有種果然如此得感覺。
曹穗她就是不會放過討好那些泥腿子的機會。
百姓不會覺得被討好,只覺得被重視被肯定。
“就是,他們知道什么,我劉家一手打鐵的手藝不知道多少人想要拜師,可惜我這種人在他們眼里可當不得老師?!?
“我的刺繡也有繡莊請我去當女師傅,只是我惶恐自認能力淺薄,現在看來是我太自卑了?!?
“對啊,我在市場殺豬那叫一個利索,每一刀都……”
不少人都開始和周圍的人或吹噓或真情實感,他們高高興興的,那種被罵不配上學讀書的憋屈瞬間消失。
但落在士族眼里可就不一樣了。
韓愈的《師說》真是再適合不過,曹穗都期待他們能駁倒,但此時的文人還是有風骨和驕傲的,這樣的名篇不可能不受吹捧,到時候都不需要她來辯駁,自由大儒為她辯經。
曹穗和楊修也在討論這篇《師說》,她一臉期待打起來看熱鬧的模樣,“你說,他們該用什么話來駁倒圣人之言呢?”
她是一點都不擔心這一點的,如果能駁倒,那更符合她的心意。
楊修:“他們不會出頭的?!?
楊修很了解士族的驕傲,但也比誰都認識他們的識時務。
“那真是太可惜了。”曹穗不疑有他,遺憾地說。
黃承彥和徐庶聚在一塊,他們自從答應曹穗的聘任后,待在一塊商量的日子逐漸增多。
只不過因為兩者都不是鄴城的風云人物,沒有多少人關注。
兩人自從事情爆發開始便在猜測曹穗會如何應對,可萬萬沒想到會拿出這樣一篇文章,以他們的眼光來看,足以流傳后世的名篇。
黃承彥看了好幾遍才舍得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