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星期六。元慶上午還趕寫了一篇文章。復印了三份裝進信封,拜托顧小華等送報紙的郵遞員到了幫寄出去。請白青天明天中午把顧小華,黃菊英帶到羅家巷牛雜店。司機小葉不在,請白青天等他回來轉告他,明天中午有空的話到羅家巷來一起吃飯。早上桂梅去上班的時候,元慶就對她說:"你告訴艷艷,叫她告訴劉偉龍,袁剛,李志杰,李建國,劉素華他們,明天中午我在羅家巷牛雜店請客,請他們來賞個臉。"
吃過中午飯,桂梅獨自去買了些水果,五斤豬肉,二斤牛肉,一條兩斤重的鯉魚。元慶見了笑著說:"你今天非挨罵不可。"
"我買東西去錯了嗎,還要挨罵,不是開口不罵送禮人嗎?"
"等下娘一定是這樣罵你,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你這樣大手大腳以后怎么過日子,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男人在外賺錢不容易。"
桂梅笑著說:"我不信。"
"那你就等著吧。"元慶說完跨上自行車,載著桂梅走大路往家里而去。鄉下有句俗話,早稻不栽五一禾,意思是過了五月一日,插秧就有點遲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的農民,不可能耽擱農時。此時野外放眼望去,無處不是充滿生機的綠色。
兩人回到家,父親依舊不知在哪里忙著。母親和兩個沒讀書的妹妹在曬著剛收割回來的油菜籽。油菜籽是榨青油的原材料,一般是晚稻收割后栽種,來年的四月底,五月初才收割。種在稻田里,會影響早稻插秧的季節。所以很多是種在那些沒什么用的山坡上。對元慶家里來說,青油是全家人一年的食用油。由于父親的勤勞,他家年年還有青油拿去賣,換來點錢補貼家用。
桂梅走上前去,甜甜的叫了一聲:"媽,我們回來了。"
娘抬頭看是兒子他們回來了,站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塵,問兒子,"不好好上班,回來做什么?"
"部里派我去省里學習三個月,回來打聲招呼。"
"那就好,那就好。去學習就得好好學,要不對不起領導對你的培養。"娘又看著桂梅,"你又是怎么今天不上班?"
桂梅按著元慶路上教給她的回答,"廠里淡季,今天不用上班,明天又放假。"
"不會你也跟元慶去吧!"
"我不去。"
娘邊說邊翻看桂梅買回來的東西,還沒等桂梅回答完,就罵開了。罵桂梅的話比元慶學給桂梅聽的多加了一句,"你個敗家娘們,元慶的家早晚給你敗了。"
桂梅尷尬的站在那里傻笑,元慶哈哈笑著打圓場,"娘,不怪她,我叫她買的。"
"這得多少錢?家里有魚。"
"買都買了。我爸呢?"
在崗上挖地基,你哥回來了,我們家馬上動手建房。"
這餐晚飯,是元慶家人最齊的一餐晚飯。除了已出嫁的姐姐培英不在外,兩個讀書的弟弟都回來了。加上爺爺奶奶,未過門的桂梅,一家整整11口人。難得喝酒的父親又喝得有點多,一個勁的對元慶說著一句官話,"好好讀,要對得起黨。"
吃完飯早早下桌子的桂梅給了爺爺奶奶每人拾塊錢。兩個弟弟,兩個妹妹每人的改口費也是十塊。從此這個家沒人叫她表姐了,都叫她二嫂。
第二天,元慶將自行車送給了哥哥長慶。和桂梅坐渡船,經巢婆崗走小路回到了街上。在羅家巷牛雜店請了兩小桌。元慶發現司機小葉真能喝,"小葉哥,想不到你酒量這么好。"
"元慶老弟,平時我滴酒不沾,今天為你高興,喝個痛快。"
桂梅和艷艷,水花,顧小華,黃菊英幾個女人坐在一張小桌子上。一邊喝著飲料一邊開心的聊著。但她們好像忘了還有一個女同胞。劉素華正挨著元慶坐在他身邊,不停的鼓動同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