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午時。
趙就從床上醒來,從空間里拿出早就準(zhǔn)備好的衣服,把自己模樣變成一個耄耋老人,吃了碗面。
喝著茶,等著尾款。
莫約一刻鐘,一只鴿子從窗口飛進來,取下鴿子腳上綁的紙條,上面寫著:城外破廟,枯井之中。
……一身行頭,白換了。
花了點時間,換上新的人皮面具,衣服。從一個耄耋老人改頭換面成一個出去踏青的有錢少爺。
退房,牽馬,打馬而去。
城外破廟,趙就已經(jīng)拿到尾款,財神點暴增2000,錢花不完的感覺又涌上心頭。
冷靜,冷靜,小就子,咱可是見過世面的,精神點,看系統(tǒng)怎么辦!
趙就是汴州人,人殺完,錢到賬,回家休息。
工作嘛,哪有上趕著當(dāng)牛馬的,何況自己這工作性質(zhì),人類和諧維護與保養(yǎng)員。天天工作,那人與人之間不就沒有和諧了?
不和諧怎么行?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趙就拍馬向汴州趕去。
“我趙某人走南闖北,靠的就是人際關(guān)系,不光吃喝玩樂,也要雪月風(fēng)花。”
“馬兒,寫首詩寫首詩,要有風(fēng)要有肉,要有火鍋要有霧,要有美女,要有驢!”
嘶嘶~
“沒文化,沒追求,難道你想一輩子當(dāng)一匹馬?”
……
三天風(fēng)雨兼程,總算回到自己家。
趙就房子在汴州城外一個小村子的山上,剛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還有幾畝田,后來做生意,賠了個精光。
走過綠樹掩映的小徑,推開木門,感受著家的氣息,內(nèi)心逐漸平靜,家是心靈的港灣,哪怕只是個草窩。
接下來三天,趙就安然享受生活,釣魚,燒烤,騎著馬在平原上狂奔,人生得意須盡歡!
第五天午夜,一聲夜梟聲穿過密密的梅雨,趙就推開門走出去。漆黑的梟鳥落在趙就手上。
解下夜梟腿上的竹筒,里面只有一張紙條:初八亥時,臨安城外觀音廟。
放飛夜梟,紙條丟進火爐里,悠然喝茶。
夜梟是趙就接生意的獨特方式,把信息裝在夜梟腿上的竹筒里,夜梟自然會找到趙就,如果接下這單生意,那紙條不會放回竹筒,反之則代表不接這單生意。收尾款也是如此操作,通過夜梟傳遞信息,將尾款放到指定地點,收到錢后,空竹筒夜梟飛回。
這種方式雖然復(fù)雜且效率不高,但是安全,只跟雇主見面,省去更中間人的接觸,安全性大大提高。
江湖里,很多幫人辦事的中間人,只要錢夠多,什么都能買到。這些中間人又相互抱團自保,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團體,江湖里大名鼎鼎鬼市就這樣發(fā)展而來。
初七,梅雨初歇。
觀音廟說是在臨安城外,但是離臨安城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趙就提早一天來觀音廟踩點,換上乞丐版的人皮面具,一身破衣爛衫,駐著根竹棍,一瘸一拐的走進觀音廟。
觀音廟破爛的很,石像觀音有身無頭,爬滿青苔,屋頂瓦片破了一大半,地上的黃草潮濕,窗戶沒有一個是完好的,地下有幾堆火灰。看起來這里參加有人居住,但是梅雨時節(jié),無奈更換地點。
觀音廟外,有一片樹林,郁郁蔥蔥。趙就在心里默默構(gòu)思著逃跑路線。隨后換了副行頭,把自己改頭換面成一個外出踏青的讀書人。
勘察了一遍樹林,在規(guī)劃好的路線上布下不少陷阱,一切安排妥當(dāng),才走回破廟,找來干枯樹枝,生火煮飯。
這一套流程,總結(jié)和完善于一年的實踐。江湖險惡,防人之心不可無,你怎么知道找你的是顧客還是仇人,殺手,最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