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州市農校坐落在洪州北郊,和洪州商業專科學校,洪州市財政學校相鄰,附近還有一個省級的精神專科醫院。風景非常優美,這里本來就是一個教堂,環境非常幽靜,里面還有幾棵數百年的大樹,都是附近移植過來的名貴樹種。
明清時期戴莊為戴姓家族田莊,清嘉慶道光年間為著名畫家戴監(字賦軒,號石坪)的“椒花村舍”,后屬清郎中李澍,極盡營造,“獨擅一時亭園之盛”。
1879年李氏四世孫李善虎將“藎園”賣給德國傳教士安治泰,成為九州教區的“避靜山莊”、圣言會傳教活動的基地。同時在藎園內建立西醫衛生室,吸引教民。“戴莊醫院”最早起源于這個時期,
1884年德國傳教士安治泰和奧地利傳教士福若瑟在戴莊建立了洪州地區第一所西醫醫院天主教會醫院,這是“戴莊醫院”有記載的歷史開始。
1897年11月巨野教案后清政府被迫簽訂《中德膠澳租借條約》,用其中賠款白銀6.6萬兩在此修建教堂,開辦醫院、學校。
曾慶華老師老家也是祥城鄉下的,父親是抗美援朝志愿軍老兵,家風耕讀傳家,自小通過苦讀考上大學,為人忠厚老實,溫文儒雅。張敏感覺也不錯,兩人的關系就這樣基本確定下來了!在祥城中學就是優秀教師,很得校領導歡心,通過一個同事張衍銀的介紹,一起努力調到了洪州市區,張衍銀老師調進了洪州師專擔任語文老師,曾慶華調到農校擔任政治老師,曾慶華和張衍銀都是祥城中學的老師,關系很密切,曾慶華和張衍銀老師的兒子張川渝是中學同學,張川渝是師專中文系畢業,和一同畢業的幾個同學,創辦了洪州日報。
孝蓮去了幾趟大哥的家里,孝文一直沒有答應幫忙,孝蓮很沮喪,正想著回家把自己母親請到洪州來給大哥說句話,給大哥點壓力,聰明的張敏聽出了孝文的弦外之音:讓曾慶華老師自己想辦法,他能有個啥辦法?還不是可以打著孝文的旗號去找人嗎?等張敏想到這些,就問:“小曾不是有些關系嗎?”
“他是有些同學,以前的同事,但他現在剛剛調入洪州,一些人情關系差不多用盡了!現在就顧不上我了!”
“那他也知道辦理調動應該找誰啊!”
“那肯定知道的,他自己的工作調動,和同事的工作調動應該都是同一個部門辦理的。”
“那就可以了!還讓小曾去找找這些關系吧,就說你哥讓去的,人家要是給你哥打電話詢問,他肯定就會說明你就是他的親妹妹,這就可以了啊!”
“我哥會這樣說嗎?不會說不認識我吧!”
“怎么會?他是你哥,你是他親妹妹,放心吧!他會配合的”
“我還是有點不放心!”
“你放心吧,回去就和小曾這樣說,或者讓他給我打電話,我給他說。”
孝蓮忐忑不安地走了,和曾慶華說了,曾慶華就放心了,然后就和張衍銀老師一起,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互相配合,給孝蓮跑調動工作的事情,去了區教育局,和鎮教辦,還有鎮分管領導,學校等等一系列單位,終于把孝蓮暫時調到洪州郊區李營鎮南岱莊的一所小學任教,還是擔任思想品德(政治)課的代課老師,依舊沒有轉成正式編制的老師,南岱莊緊鄰農校和財校,著名的戴莊(岱莊)醫院就位于此,和曾慶華的單位很近,兩人就收拾農校新分配的房子,準備結婚了!
還別說,還真的有人給孝文打電話,問孝蓮工作調動的事情,孝文回答的很藝術,說孝蓮確實是自己的妹妹,但調動工作的事情,他并不知情,就讓對方酌情辦理即可,千萬不要違反相關政策。大家都是明白人,彼此都明白事情的緣由,事情辦理的還算順利,孝蓮畢竟只是一個民辦代課老師,工作調動換一個地方而已,還是因為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