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馬文才半年前在國子學讀書,因和當朝皇后表弟楊卓清打架。拒不道歉,順便頂撞了那里的莊夫子便辭學歸家了。
豫州太守馬牧之本是豫州本地望族,祖父馬伯忠因孝廉被舉薦為將軍府別駕,在本地頗有威望。
后因八王之亂站隊成功,保一方百姓。至馬牧之這輩馬家已被本地望族推舉為豫州太守。
這馬文才便是馬太守之次子。
國子學斗毆一事,馬父認為打那皇親無傷大雅。但馬文才年紀已經長大,不可再做稚子而論,應當有做些歷練。
馬文才歸家第二天便要收拾行裝,去荊州將軍府找當刺史的大哥。
他這個想法剛提出口便被馬父駁回。
長子在將軍府看似隨侍幕僚,實則為人質。多事之秋,各方勢力聯合不是聯姻,就是送自家的長子送去做幕僚,為的就是關鍵時刻能確定同盟。
國子學不去了,又不能去將軍府。
馬夫人提到有“半部春秋藏書”的萬松書院。都說汝南袁氏善解《易經》弘農楊氏專攻《尚書》。
聽人說萬松書院藏有手抄版的《孫臏兵法》九十四篇中的四十四篇。聽到‘兵書’二字,馬太守聽后眼前一亮,捋著胡須道:“那便去萬松疏遠書院游學一年。若真有此書,想盡辦法也要換了來?!?
這便是馬文才此行的目的。
但馬文才剛過束發之年,生得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生性浪蕩,愛招貓逗狗,多管閑事。初到會稽郡,便樂游于這山景風雅之中。
在學院中見路上救下男女皆在此院中,便起了好奇之心。想自己認出那兩人,想那兩人必來求情說好話。他在書院等了三天卻沒見二人登門,心里便不痛快。
私下罵道:“這對男女還真是沒有良心!別的不說,路上救了他們兩人竟像毫無這事。怕是知道我認出他倆身份,怕我捅出去,反而記恨上我了?!?
越想越生氣,便暗下決心,定要抓兩個人的現行,耍弄他們一番才好!
轉眼已在萬松書院待了一月有余,春夏秋冬四位貼身侍女都被退回家去。馬文才偶感心癢難耐,便讓隨侍小廝樂福去找酒肆中得花魁胡姬。
樂福翻墻出去溜回來報告說,今日胡姬被姜家大爺叫進府中唱曲去了。
馬文才聽后登時火大,滿臉酒色,大聲罵了起來:“要不是被我爹派在這個地方,胡姬哪能被人了去。這個地方寡淡的很,實在無趣,明日我便去將軍府找我哥哥去。 ”
樂福知道自己家少主子是個敢把天捅個窟窿的主。真要他去了將軍府找了大爺,自己的屁股也得開花。
便想起初來那天少主人說的樂子來。
見少主子躬著腿,倚在憑幾上一杯接著一杯喝悶酒,便湊上去諂媚的笑道:”少爺剛來時還說,這里’且有樂子’奴才是想少爺倒不如尋尋這里的樂子?!?
樂福并不在救馬車三人之中,所以他并不知道梁祝二人。
因見院中全是書生,便想公子大了,是否見院中的書生俊秀便起了龍陽之好,便提上一嘴。
誰知,馬文才聽后立馬酒醒一些,身子一挺內心道:“對啊,這些日子只在課堂上見過這這個兩個人,看著倒是規規矩矩。誰知道私下又是如何,我不如去捉上一捉。真捉到了,必讓他們跪下求饒?!?
樂福迷迷糊糊,不明所以。但聽主子這般高興,知道是自己的主意對了,便也跟著高興。
馬文才掀開竹簾,見藏經閣那廂是黑的,便讓樂福去那書生所住的廂房中打聽梁山伯是否已經睡下了。
樂福黑燈瞎火跑去,半炷香后匆匆跑來小聲道:“少爺,那梁山伯沒在廂房里,少爺眼光不錯,那梁山伯是長的一張漂亮的臉蛋,怪不得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