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爺姜正儀聽說是軍衣,喜得老爹還沒說話,他先說話了。
雙手對拍道:“我管的就是我們姜家的布料來往,若真有軍衣,我姜家自然能接,只是不知軍衣需量多少?!?
馬文誠點頭道:“入冬前便需要三萬套,三個月后還需五萬套。共計八萬套?!?
二爺聽這么大的量也開始猶豫。
姜老太聽他談起軍需,有些猶豫。私想這廝要是真想將這買賣給姜家,大可一早便說。
此時才說,不免讓人起疑,自己姜家從未與軍隊買辦打過交道,自然什么流程都不知道。
那邊姜正儀已經開始打聽細節了。
姜正禮聽馬文誠說軍衣需要大量棉麻也跟著皺眉。
姜家是種桑養蠶,產的是絲綢。羽家莊也有種麻。只是數量較少,哪里供應的上那么大的用量?
再說所有人都知,這軍需可都是要立軍令狀的。完得成,能掙不少錢,若沒有完成,那可是要殺頭的。
見二弟對這宗生意有意,姜正禮便打斷問:“敢問刺史,這樣大的需求,怕是我們做不了。這要是做不完,是不是也要受軍法處置???”
馬文誠笑道:“岳父說的是,這是軍需,是要立軍令狀的?!?
見馬文誠叫自己岳父,姜正禮長嘆一口氣,身子往后一仰,腰桿子直了直。
他對二弟道:“女婿都叫我岳父了,咱們就是一家人了。咱們莊上產的是上用的絲綢和湖綢。
這冬衣需要的是棉麻,咱們莊子產量不多,我看還是算了吧?!?
姜正儀見大哥做了刺史岳父得意之余,還想管他手上的生意,心中頓起醋意。想再爭辯,腹內先想好爭辯得理由。
倒是馬文誠見姜正禮提棉麻不夠的問題。他提出本縣多莊共織得想法。
等王府采買將契約擬出來了,羽家莊可以看過再簽。
只是先有一點,莊子必須先屯有三萬件冬衣的麻布,讓將軍買辦驗過才行。
姜正儀覺得臨川縣共織是個這是個好辦法,只是這三萬件軍衣的棉麻布,屯起來有些麻煩。
這么大的量,一家布廝是拿不出來的,便是臨川縣所有的棉麻都收了來,還差不多,那可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二爺問:“這了軍衣購買得費用王府定的是多少?”
馬文誠道:“以現在的市價來定,大概每套軍衣五貫錢?!?
聽到數字,姜正儀便掐著指頭算起來,算上采買麻布的的本錢和棉花的本錢,再去除工匠的工錢,每套冬衣大概能掙一貫半。
若是自己家里種麻草,原料費用就會降下來,但還紡成線,會耗費時間,根本就來不及,必須有成品棉麻布。。。。。。
二爺還在低頭算賬,三爺姜蔣正亞也殷勤上來道:“這荊州將軍府需要軍衣,不知道需不需要軍糧啊?!?
馬文誠正坐微笑道:“怎么咱們羽家莊還有糧食?”
姜正亞瞇著眼睛訕訕笑道:“這不是還有以后么?”
姜老太爺剛遇流民暴動見識了這馬文誠的厲害,如今軍衣訂單他是慎之又慎,先不說話,只在一旁聽著。
姜正亞算了半天,抬頭道:“我算過了,第一批三萬套我們可以去籌集市面上所有的麻布,然后分給各個莊子給我們代做。我們只賺一貫錢,剩下半貫是讓其他莊子拿去。
其他莊子做第一批軍衣的時候,我們去江州其他郡縣,采購棉麻布匹,我們就著手后面那五萬套,這樣時間我們是來得及的?!?
幾人都在一旁聽著,姜正禮聽二弟這樣算,也在心里算了一筆賬。每套軍衣掙一貫錢,三萬套就是三萬貫。后面的五萬套可以做掙七萬多貫。
前后兩批軍衣可賺十萬多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