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為了讀書,不惜一天走上兩個小時的路。
哪怕是下大雨,披著件雨衣,也要護著書本,小心翼翼地去學校。
至于第二個場景。
則切換到小姑娘長大后的場景,也就是錦梨出場。
場景一開頭,就是她從城市里的大學畢業后,在公交站的站臺處,安靜地捧著本書看。
而在她旁邊,有一個大大的行李箱。
行李箱非常重。
公交車來了,有好心人幫她提了下行李箱,好奇地問:“好重啊,里頭裝的是什么?”
錦梨溫柔地回答:“是書。”
畢業后,她毅然選擇離開城市,而是返回從小養育她的村莊。
在見識過城市的繁華后,她最終選擇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教書育人。
如同小時候,老師努力鼓勵她們好好學習,長大后出去外面,看看這個世界一樣。
她長大后,看過了世界的一角,也決定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春蠶到死絲方盡”的老師。
劇本里的女主角,并不后悔自己的選擇。
村莊的生活很平靜,但也不平靜。
她同樣遭遇到了很多麻煩,也遇上了刮風下雨的惡劣天氣。
小的時候,是老師抓住她年幼的手,拉著她走下去。
而長大后,她成為了老師,變成抓住另一個年幼的小手,拉著她們……
走下去。
……
“老師!”
在短片的最后,畫外音傳來小女孩一聲清澈的“老師”,引得錦梨不由回眸。
錦梨看見小女孩,就仿佛看見小時候的自己。
她的眼睛里飽含淚水,仿佛散發著溫暖的微光,大聲地回應:
“誒!老師來了!”
“卡!”鐘導喊了聲。
歷時兩天,公益慈善短片的拍攝,正式結束!
錦梨從拍戲的狀態中脫離出來,問:“鐘導,那個前來拍戲的小女孩呢,你們要什么時候拍她的戲份?”
錦梨的這部短片,拍攝進度比其他短片要快。
因為她并不是作為完全主角。
在短片的上半部分,飾演女主角小時候的小演員,占據了更多的戲份。
小演員還在上學,沒有就位,所以先把錦梨的部分拍完。
鐘導道:“她得后天才能到,你想見見她嗎?”
錦梨很遺憾地說:“我想見見她,但我后天有通告,恐怕見不到。”
鐘導笑了:“這個小演員是我上次拍《城市漂流日記》物色到的,她所在的村子交通比較閉塞,上學起碼要走一個小時。
我的這部短片,有很大程度取材于小女孩本身的經歷,如果你沒空過來,可以給她打個視頻電話。
我昨天才跟她通話過,提起了你,她說她認識你,喜歡聽你們粉色少女的歌,也想跟你見面。”
錦梨大感意外。
她立刻拿出手機,催促鐘導給她推送小姑娘的名片。
她想了想,說:“如果我以后有機會考上大學,成為一名大學生,我想去小姑娘那里做支教,哪怕是做短途的也好。”
鐘文臺朝她豎起了個大拇指:“你的想法很好。”
他話語一轉,“但有個前提,你得先考上大學。趁現在還有時間,你還是趕緊去看書吧!”
這兩天的拍攝,鐘文臺也摸清了錦梨的脾氣。
是個溫和的,性子不急。
嗯,還是個會見縫插針做自己事情的。
來到劇組,沒見錦梨怎么捧著個劇本,反而手里捧著的是五三。
但這不代表錦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