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中天,兩艘船已經在在瀉湖上連續作業了五個鐘頭。
船員們的精神狀態,也從一開始的激動興奮,變得有些麻木了。
楚洋后面又下去了兩趟,看到海底礁石間,已經被船員們清理出了一條三四米寬,兩三百米長的蜿蜒曲折的小路。
“嘩啦~”
又是一陣出水聲。
張洪濤浮出水面,讓身體平躺在水面上躺尸,口中大口呼吸著海面的新鮮空氣。
連續下水七八趟,他現在感覺是手也軟腿也軟,太陽穴還鼓鼓的,耳朵里隱約有‘嗡嗡嗡’的聲音。
“能行不,不行我來換你?!背髥柕?。
辛苦歸辛苦,這一趟幾十斤的海參,大幾千塊錢,可不敢耽擱了。
“沒事,我躺著休息一下,你先收貨?!睆埡闈龜[擺手道。
聽他這么說,楚洋這才拉著安全繩,把系在繩子末端的網兜拎上了船,然后開始分揀。
也不知道是系統寶箱刷新出來的,還是北礁瀉湖這邊本來就有的。
后面這幾趟,除了海參外,漁夫們在海底還發現了不少的龍蝦,以及一些吸附在礁石上的鮑魚。
雖然密度沒有海參大,但積累下來,每樣也有兩筐了。
像張洪濤這一網兜,就有四五個巴掌大的鮑魚。
我國常見的鮑魚一般分為三種,皺紋盤鮑、耳鮑、雜色鮑。
瀉湖這邊的鮑魚屬于耳鮑,又叫驢耳鮑,是國內最常見的鮑魚品種之一。
耳鮑貝殼較小,殼壁較薄,形狀呈略微扭曲的橢圓形,類似驢耳朵,故此得名。
耳鮑
不過這種鮑魚雖然個頭小,但因其足部肌肉特別肥厚,口感反倒是最佳的,價格在三種鮑魚中最貴。
而且鮑魚這種東西,可以說是最講究個頭的海鮮之一了。
沒看港片里為了炫富,動不動就雙頭鮑獨頭鮑,那價格可不是一般屁民能承受的。
鯤鵬號船員們撈上來的這種巴掌大的海捕耳鮑,雖然沒電視里演的那么夸張,每只差不多在3兩到半斤之間,換算成‘頭’的話,差不多就是3頭到4頭之間。
(防杠:我知道港片里的鮑魚‘頭’數一般指干鮑,重量單位為‘司馬斤’(每司馬斤約為0.6公斤),每司馬斤多少只干鮑,就是多少‘頭’,不過為了方便理解,書中的活鮑也借鑒用‘頭數’來進行計量。)
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這個規格的海捕耳鮑,一斤少說也要150斤,價格不比玉足海參差了。
甚至從性價比上來說,玉足海參還要高一些,畢竟它全身基本都可以吃。
但鮑魚就不一樣了,一半的重量都在殼上。
所以干鮑才那么貴,除去殼和水分,市面上常見的9.9一只的鮑魚,干制后可能就指甲蓋那么大,三五克重。
“這幾個鮑魚不錯,剛好待會拿來蒜蓉嘗嘗味道。”
楚洋看也差不多到午飯飯點了,干脆把幾個鮑魚放到一邊,準備去完活水艙出來,就送到廚房去幫它們治病。
用這么大的鮑魚來做蒜蓉鮑魚,還真沒嘗試過。
漁夫們繼續干著,又過了半個小時,系統給的捕獲限時終于走完。
十幾分鐘后,王海帶著孫慶雷、劉遠水,從水中鉆出了水面。
游到船邊,幾個在船上的漁民手搭手把他們給拉上了岸。
“奇怪了,明明上一趟還有很多的,怎么一下子就不見海參的蹤影了?!?
劉遠水嘀咕道,邊說邊回頭把網兜扯了上來。
沒裝滿,只有三分之一的海參,以及幾個順手撿上來的面包蟹和椰子螺。
他不理解,十分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