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畫面中荀瑾瑜緩緩說出的制度,蘇綰先是臉色一變。
可很快又隨著荀瑾瑜接下來說的話平復了下來。
【“然雖行此策,實乃為廣納英才而設。”】
【“故察舉之法,依舊施行。”】
【“而察舉之法當不拘一格…唯才是舉…”】
【…兩法并行,兼以考成之法,補地方所缺…望諸卿不負魏王厚望!”】
【說罷,荀瑾瑜把手中詔書一合,便猛地轉身向吳信垂頭拱手高呼道—】
【“魏王三法,實乃曠古爍今,雖古之圣賢亦有不及!”】
【見此,殿內群臣皆是一愣,隨后才反應過來跟隨著荀瑾瑜的動作,垂頭拱手齊呼道—】
【“魏王三法,實乃曠古爍今,雖古之圣賢亦有不及!”】
畫面結束。
【永安二年七月十一日,魏王信推行九品中正法、考成法與察舉法并行。】
【永安二年七月二十一日,消息傳遍十州,一時之間,早就等待許久,除涼、司隸兩州外的寒門、世家紛紛云從響應,自薦、亦或者舉薦家族之才出任官吏。】
【而對于這些人才,魏王信選擇照單全收,并讓吏部安排官職。】
【同時,魏王信又令丞相荀瑾瑜開始選拔考成法所需之官吏。】
【大周地方缺乏官吏運轉之跡象暫時得到緩解,開始隨著吏部一個又一個安排好的官吏運轉如初。】
【永安二年七月三十日,魏王信因推行三法,一時之間聲望無兩,得到了大量的士族與寒門的稱贊,被他們稱為輔國賢王。】
【恭喜解鎖新的立繪】
【輔國賢王—吳信】
【“以此三法,舉寒門之才,攬世家之心,得天下之望!”】
立繪上,畫著一座府邸內大廳的場景,吳信則身穿蟒袍,背負著雙手,在四周官員的諂媚下,滿臉倨傲之色。
“…”
盯著這張立繪,蘇綰猶豫了片刻,然后選擇直接點了上去。
因為這張立繪跟上次一樣,有一個閃爍的點。
【韜光養晦—吳信】
【“大局為重,暫且收心。”】
立繪上,同樣的大廳場景。
但此時的吳信卻一身常服,坐于主位。
荀瑾瑜坐在他的身旁。
而四周則皆坐著頂盔披甲的將領。
陰影處,還有著錦衣衛的影子若隱若現。
幽暗的場景內,他們嘴巴或張或合,好像在密謀什么。
模擬想輔佐女帝被拒成為亂臣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