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元年八月,攻破安平城后,你繼續率軍向著高句麗王都平壤進軍。】
【期間,因左等右等,未等到使臣回復,還得知你繼續進軍消息的高句麗王李祥終于對請降死心。】
【因此,他宣揚你的暴行,發動高句麗百姓,試圖對你進行騷擾,拖延你的進軍時間,讓他為死守平壤城做準備。】
【你開始遭受到多股高句麗軍裹挾著百姓向你的軍隊發起進攻,后勤也遭受到了熟悉地形的高句麗百姓襲擊。】
【這極大的拖延了你的進軍速度。】
看到這,吳信也不得不承認。
屠殺還是會有影響的。
畢竟你一個也不放過,那人家也不會白白等死的。
再怎么說一個偌大的國家,不管怎么樣,終究還是有著不少不缺乏勇氣之人。
他們不畏懼強權。
他們不害怕死亡。
他們會為了自己國家而戰。
為了身后的家人而戰。
不過…
勇氣并不能當飯吃。
因為在沒有一個強大的領導人,沒有一個能把他們擰成一股繩的指揮者的情況下。
過大的實力差距就是他們永遠無法越過的天險。
就好比一個小孩子拿著一把木棍威脅著一個拿著尖刀的強壯的成年人一般。
可笑至極。
因此,他們獻出自己生命,所做的一切終究不過螳臂當車罷了。
【昭武元年八月三日,你派遣的前鋒李敢先以八百騎橫擊自發抵抗的二十萬高句麗百姓,斬首五千余,踩踏死者甚眾,大破之,余者皆潰逃,其后小城告破】
【昭武元年八月五日,李飛率領萬人,先登陷陣,大破自發抵抗的高句麗百姓十萬余,殲敵五萬,余者伏誅,高句麗左右三城告破。】
【至此,你的戰略終于達成。】
【已經沒有任何的城池能在你進行戰事時的后方產生威脅。】
【唯一阻擋在你進軍平壤的路上的。】
【也只余下烏骨城。】
【昭武元年八月十日,除卻占領各地,維護后方所駐扎的軍兵外,你率領剩余十二萬人兵臨烏骨城城下。】
【此時,在高句麗王李祥的號召下,已經有了超過三十萬的高句麗百姓匯聚于此。】
【他們背靠城池,與之前被你屠盡的高句麗軍兵一樣,試圖阻攔你。】
【他們在高句麗王庭所派遣來的監軍鼓舞下,吶喊著,高呼著—】
【“直至流盡最后一滴血,也決不能投降!”】
【“更不能向侵略者屈服!”】
“…”
嘖。
吳信冷笑一聲。
畢竟高句麗鼓勵百姓的這番言語在他看來實在是有些好笑。
明明是他們先行侵略的大周。
到頭來,自己這個來復仇的還變成了侵略者。
所以,還得是你們高句麗啊。
打仗是毫無反抗能力的。
顛倒黑白是世界第一的。
不過既然如此。
那就流盡最后一滴血吧。
讓我看看你們血液的顏色。
讓我看看你們的勇氣。
讓我看看你們薄弱的身軀能否承受的住我麾下軍兵的刀刃。
看著眼前浮現的消息,吳信面無表情的下達了進攻的指令。
【昭武元年八月十一日,你在稍作休整后,便毫不猶豫的對匯聚于城下的三十萬高句麗百姓發起了進攻。】
畫面一轉。
【曠野之上。】
【“轟轟轟—”】
【轟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