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苒樂站在醫(yī)館門外,陽光透過稀疏的云層,斑駁地灑在她的身上,但她卻沒有感受到溫暖。
渾身涼颼颼的。
她深吸一口氣,目光再次細細掃過醫(yī)館周遭,每一個角落,每一塊石板,都不放過,仿佛這樣就能將心中的那份不安與緊張稍稍緩解。
確認無誤后,她才輕輕推開門扉,重新踏入了這個充滿藥香與希望的地方。
醫(yī)館內(nèi),宋煜正端坐在那張歷經(jīng)歲月洗禮的木桌旁,專注地為一位老者診斷。
今天的患者并不多,除了剛剛離開的那位神色匆匆的女人外,剩下的幾位都是頭發(fā)斑白、步履蹣跚的老人。
他們或坐或站,眼神中透露出對宋煜深深的信任與依賴。
在這個風云變幻的時代,這樣一方寧靜很難得。
為了宋煜的安全,她還是堅持讓兩名訓練有素的安保人員守在門口,盡管這樣的舉動在她看來或許有些過分謹慎,但只要是關乎宋煜,任何一絲風險她都不愿承受。
穿過醫(yī)館的長廊,顧苒樂來到了張君逸的病房。
病房內(nèi),湯妮和安安正坐在床邊,享受著馮翰林親手熬制的排骨湯。
這個時間,既不是早餐的尾聲,也非午餐的前奏,只是特意為這對母子特意安排的溫馨加餐。
幾日來,由于張君逸的病情,母子倆的飲食被安排得異常細致,一日三餐之外,還有數(shù)次小食,以確保他們的身體得到充足的營養(yǎng)。
馮翰林,這位在醫(yī)學界享有盛譽的老專家,不僅手術刀運用自如,廚房里的菜刀也同樣得心應手。
他的廚藝,就如同他的醫(yī)術一樣,精湛而富有創(chuàng)意,只是多年來獨居一人,少有機會展現(xiàn)。
如今,有了兒孫在旁,他仿佛找到了新的生活樂趣,恨不得將那些年錯過的烹飪機會一一彌補回來。
“爺爺,這排骨湯真好喝!”
安安稚嫩的聲音里滿是幸福,小手捧著碗,小臉蛋因為滿足而顯得更加圓潤可愛。
馮翰林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臉上的皺紋似乎都藏著笑意,“好喝就多喝點,爺爺以后天天給你做。”
安安聽話地點點頭,然后用勺子小心翼翼地舀起一勺湯,送到馮翰林的嘴邊。
馮翰林張開嘴,讓那溫暖的湯汁緩緩流入心田。
盡管作為醫(yī)生,他深知大人與孩子的餐具應分開使用,但這一刻,他更愿意享受這份來自孫子的純真與關愛。
“哇,真的超級好喝呀!”
顧苒樂站在門口,望著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同時也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羨慕。
她打趣道:“老頭兒,我可沒見過這么夸自己的。”
馮翰林轉(zhuǎn)頭,眼神中帶著幾分不悅,“閉嘴,別打擾我們爺孫倆的溫馨時光。”
顧苒樂挑了挑眉,故作無奈地說:“我是來給張君逸做檢查的。”
“好吧,那你快點。”馮翰林揮了揮手,示意她可以開始了。
安安乖巧地叫了聲“阿姨”,然后端著自己的小碗,坐到了房間的角落,繼續(xù)慢慢品嘗著那份充滿愛的湯。
湯妮也向顧苒樂點頭致意,迅速將桌上的東西整理好,站到了不妨礙的地方。
顧苒樂走近張君逸,先是仔細觀察了他的面色與體征,隨后坐在床邊,輕輕搭上了他的脈搏。
隨著指尖傳來的每一次跳動,她的心中逐漸涌起了希望。
與在首都時相比,張君逸的狀況確實有了顯著的好轉(zhuǎn),這讓她更加堅信,將張君逸送回顧城,交給宋煜治療,是正確的決定。
“情況比之前好了很多。”顧苒樂的話語中帶著一絲欣慰。
湯妮聽后,眼眶瞬間濕潤了,激動地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