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關開戰了。
西北的雁門關也開戰了。
就在熠王軍拔營去往博州的前一天,左翼將軍宋道帶著一萬熠王軍押著六萬多突厥俘虜前往雁門關。
此行壓力是很大的,首先行軍不全是騎兵,騎馬要三到五天,眼下就要走上十到十五天。
這就意味著糧草不足,變數很多。
到了目的地很有可能還要打上一仗。對方人數不詳,危險無法估量。
宋道雖然年紀輕,但是性子很沉穩,隨機應變能力強,遇事不沖動不慌張,是熠王軍將領中的后起之秀,熠王朱文山和武邙都十分看好他,這些年也著重培養他,因此這一次才把這個重要的任務安排給他做。
宋道只要順利的接手了雁門關他就是立了大功,這是一次難得可貴的機會,但也有可能一去不回,風險很大。
宋道這一路,路過村縣都會征點糧食上來,不是強征,而是安排了一隊人先走一步,他們各個都是能說會道長相慈眉善目很有親和力的那種小子,像和尚化緣一樣挨家挨戶的談。
要是談不下來就用打到的獵物和挖的草藥跟百姓家換糧食。
如果遇到縣城和州府,那就跟各個大戶人家還有商戶借,打欠條。
可以說他們這一路就是靠要飯走過去的。
好在這一路的百姓都很好,盡自己的所能捐了不少糧食出來,畢竟前不久剛受過突厥的劫掠侵害,對他們恨的牙根直癢癢。
有些百姓家被迫害的嚴重,宋道邀請他們加入民兵隊,跟著一起去雁門關報仇。
宋道想著萬一雁門關那突厥的人數比他的人數多出很多,那他這一萬人很容易就折在那了,因此民兵隊的作用就是在正規軍的后面充人數。
最好不要打仗,能把突厥人嚇跑就行。
他跟百姓也是實話實說,因此加入民兵隊的百姓這一路集結了兩萬多人。
民兵隊加入進來之后,幫著打獵打水煮飯,老百姓能辨認更多的野菜野果來充饑,軍民一心,總算是讓這一隊人馬有足夠的糧草能跟突厥耗上幾天。
為了加快腳步,俘虜是被連串拴在一起拴在馬后面,一路小跑前進,突厥人的體力很好,就幾個受傷的跟不上,交給民兵隊看著跟在后面。
唯一的一次事故發生在半路的時候。
突厥的俘虜里有一個是當時在營地負責養狼的,當時炸營之后,二十多只狼全跑了。
但是他知道,他們養的狼會順著氣味尋過來的,他在夜里跟他的同胞溝通逃跑的事,他們想著現在離雁門關還有一半的路程,狼群要是這時候能給熠王軍制造混亂,那么他們就可以逃回去了。
第二天的后半夜,突然一聲強而有力調子悠長的口哨聲在營地里響起。
宋道警覺的手握佩劍翻身坐起,查看周圍的情況,他判斷哨聲是從突厥俘虜那邊傳來的,立刻派人過去查看,并且迅速讓士兵把民兵隊圍在中間,全體戒備了起來。
片刻過后遠遠地傳來了狼嚎聲。不是一只狼在嚎,是一群狼在嚎。
民兵隊的百姓都害怕了起來,盡管他們被士兵保護在了里面,但是對于野獸的恐懼是本能的。
宋道讓民兵們在中間點起火堆,狼是怕火的。
因為不知道狼群會從哪個方向進攻,所以把全部的火把都發給了民兵,讓他們十人一組背靠背一致對外,全軍形成一個大圈,有火把多少能讓狼不敢靠近。
士兵們都毫無畏懼,他們做好了戰斗準備,他們的那份鎮定倒是讓民兵們心安了許多。
這些民兵里面,也有很多人是比較勇猛的。他們手持各種農具和武器,如鐮刀、鋤頭、弓箭等,一個個擼起袖子露出結實的手臂,摩拳擦掌,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