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多,吃飯都只能是自己端著碗去把飯菜打在一起,然后自己找地方吃,桌子凳子都拼成床了,沒地方吃飯。
就連俞先生這樣的書香世家也把曾經的規矩拋之腦后,經常是端著碗找個陰涼的地方,屈膝而坐就開吃。他時常用當初在路邊餓的快死了滿地爬的一幕來鞭策自己珍惜當下生活。
現如今他們家的碗也都換成了大碗,李秀說這一批碗是現找陶器工坊給定做的,選的是最差的那種,做工也不怎么精細,但是很便宜。做了六百個,花了十五兩銀子吶,掛的何家的賬。
大嬸嬸現在跟徐老太統領廚房,她跟徐煥介紹說家里現在一天兩頓飯,老太太說沒什么農活不累人就不需要吃那么多,只給那些個養病的姑娘天天額外煮點雞蛋糖水喝。每一餐都是盛上大半碗兩摻米的粘粥,上面澆上一大勺子燉菜,沒有葷腥但能讓人吃飽。
徐煥不在家的這段日子都是這么吃的,倒是也沒有人挑,畢竟之前過的都不好,現在還能吃上兩頓,已經很知足了。
大嬸嬸還說熠王還命人給家里送來了一頭野豬,徐老太熬了豬油,把下水按照徐煥教的方法鹵一下,改善了一天的伙食,之后其他的肉都做成了臘肉,留著慢慢吃。
徐煥不知道的是,這野豬肉其實是燕鑠命人以熠王的名義送來的,他去找山坳坳的時候遇到了野豬群,他和一隊親兵,費了好大勁,把八只野豬團滅了,給徐煥家送一只,其他的都給軍營送過去了。
伙夫營的王都尉可會過日子了,這些野豬肉指定能都給做成臘肉,能吃上小半年,畢竟每次都是往鍋里撒一點沫沫借借味,別看只是撒一點,可架不住那是好幾十口大鍋啊。一鍋一把沫沫加一起,六七斤肉就沒了。
這回家里又多了一百多個道士吃飯,今天廚房大嬸嬸給他們蒸了好幾百個菜包子,主要是因為沒有碗了,讓他們吃包子就不用碗了,自己抓四五個隨便幾口就吃完了,省事。
這菜包子可不是純白面的,是徐老太以前非常擅長的三合面的,白面占比最少,豆面占一半,榆樹面占另一半。
是的,閑不住的徐老太不好意思占王爺太多的便宜,領著家里老老少少的沒事就去曲陽縣的樹林子里扒榆樹皮回來磨面,還采了好多的蘑菇野菜和筍子,這段時間除了買點白菜,其他什么菜也沒花錢買過。
道長們第一次吃這種面的包子,還都說挺好吃,還直夸包子皮很清香。
這些年他們一直游走在尋找各個版本的星星的路上,經常露宿野外,其實正經的飯菜吃的也少,就幫老昏君做法事騙點錢的那次,他們算是吃了一桌席,但他們覺得并不好吃,簡單吃了幾口之后,把食物都打包,送給了一些快要餓死了的小乞丐。
大家很快就吃完飯了,這時候徐田和楊廷玉他們也回來了,現在附近根本租不到院子,都被征用給傷兵養病了。
牙人聽說他們只租半個月,就給介紹了一個在縣城外的大莊子,主家想賣,但是價格太高一直沒賣出去,那莊子里有大小房間三十多個,就是沒有家具,屋里都是空空的,牙人說要是能將就一下的話,這租金也便宜,半個月給二兩銀子就行。
這可是太便宜了,遠點就遠點,一會組織大家伙一起編草墊子,再弄木板,睡覺應該不成問題。
道長爺爺們也說,沒床沒事的,他們打坐也能睡。
徐田建議家里男的全過去,女的留這邊,這樣都能寬松一些。
徐煥說行,不過,先送道長們先過去,自家人還要一起商量事情,明天再搬過去也來的及。
徐老頭說再帶走一個大鍋,帶點糧食,他們簡單煮點粥吃就行,反正住不了多久。
送道士爺爺們出門的時候,徐煥拉著大爺爺到一邊說起了悄悄話,“大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