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將樂、尤溪和旬陽七城,靖州和淮州就此連成一片,不再被偽燕軍隊隔開。”
“百萬北地子民重回大齊治下,偽燕的陰謀被直接挫敗,此乃十二載以來普天同慶的大勝,臣為大齊賀!為陛下賀!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丁會的語調逐漸抬高,洪亮的聲音在殿內回響。
群臣山呼萬歲,無論他們內心作何想法,此刻臉上的神情都大致相同,無不洋溢著激動與慷慨之色。尤其是一些年過五旬的老臣,在聽完這個簡略卻詳細的戰報后,更是老眼之中淚花閃動,情不自禁地朝著龍椅上的天子叩拜。
“眾卿平身。”李端望著這一幕頗為動容,或許這一刻他想起十三年前舊都失陷,自己在茫然與恐懼中擔起延續國祚的重任,那時候他整晚都睡不好,唯恐睜開眼便聽到景朝大軍已經兵臨城下的消息。
彼時彼刻,他怎能想到這十二年來自己不僅守住衡江以南半壁江山,還能轉守為攻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
群臣漸漸平息下來,李端動情地說道:“若非有朝中眾卿忠心耿耿,邊軍將士舍命為國,焉能有此大勝?朕這些年每每想到舊都淪陷,天家宗廟被毀于一旦,便常有萬般愧疚之心,若干年后將要如何面對列祖列宗。朕……朕實在是不孝子孫啊。”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天子聲音發顫,登時引來下方更大的聲浪。
“陛下,是臣等無能,不能為君上分憂,臣罪該萬死!”
“陛下,陰霾漸去,光明復現,我朝定然能收復江北故土!”
“還請陛下寬心,萬萬以保重龍體為念!”
群情洶涌,好一派紛繁喧雜場景。
陸沉微微垂首,一言不發,靜靜地旁觀著這等景象。
李端喟嘆一聲,抬手擦了擦眼角,又頗為欣慰地說道:“如今江北大捷收復七城,百萬百姓重歸大齊治下,朕這些天總算能睡個安穩覺。今年歲末大祭,朕要將此戰的戰俘和勝果獻于太廟,告慰天家歷代君王之靈。”
群臣紛紛頷首稱頌。
李端又道:“朕今天想同眾位卿家說說心里話,藏了十三年的心里話。元嘉之變,如今提起的人越來越少,朝堂之上幾近絕跡,朕知道眾位卿家是不想讓朕難堪,但是朕如何能忘?舊都失陷、皇宮被焚、宗廟被毀,先皇、母后與諸位皇兄薨逝,大齊遭受立國百四十年從未有過的恥辱。”
他雙眼微微發紅,望著群臣說道:“這是朕的恥辱,是諸位愛卿的恥辱,更是大齊朝廷的恥辱!朕,一日不敢或忘!”
在聽到這句話后,陸沉的心情稍稍有些怪異。
他能理解皇帝如此激動的原因,畢竟對于一位有著宏大抱負的帝王而言,南齊的境況實在尷尬,外有強敵內有掣肘,無論想做什么事都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影響。要不是有蕭望之和厲天潤這兩位名將的支撐,李端或許什么都不成。
但是這其中有件事和陸家有關,當年河洛城那把燒死先帝和太子的大火,是陸通苦心孤詣籌謀四年準備的復仇手段。
陸沉當然會站在自家老爹這邊,更何況陸通為被冤死的楊光遠大帥復仇無可指摘,只是他終究還沒有修煉到那種老狐貍的程度,心中難免會有一些糾葛。
這便決定了他不可能像厲天潤那樣對天子毫無防備,或許這也是他堅定地想要回到邊境的原因之一。
大殿之內,聽到天子這番情真意切又振聾發聵的言辭,百官盡皆肅穆以對,沒有一個人敢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唱反調。
李端稍稍平靜一些,緩緩道:“朕慶幸還有眾卿支撐,還有數十萬不懼生死為大齊搏命的兒郎們,讓朕可以緩過勁來。他們為國效命,朕又豈能視而不見?故此,今日朕召開大朝會,便是要為這些參與北疆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