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戰略要沖。
沉默良久之后,李守振冷聲問道:“你們說,齊軍下一步會選擇何處?”
一名屬官道:“大將軍,下官認為齊軍在占據涌泉關和通山城后,接下來會將谷熟城作為主攻的方向。谷熟城位于東陽路境內官道的南端,可以經由官道一路直撲汝陰城。眼下齊軍不會異想天開往西邊拓展戰線,他們的目標肯定是汝陰城。”
這番推斷贏得一部分人的贊同,汝陰城乃是北燕的東南重鎮,更是整個東陽路的核心所在,光是城內的富商和囤積的糧草就足以喂飽南齊淮州軍。
如是觀之,派兵增援谷熟城勢在必行。
然而問題在于,齊軍的動作太迅速,涌泉關失守讓李守振措手不及,他根本沒有做過這方面的預案,畢竟誰也想不到十年來穩如大山的雄關會一夜淪陷。
簡而言之,李守振調兵遣將支援邊境需要時間,后方的援軍不可能直接飛過去,倉促行動會有更大的隱患。
便在這時,另一名幕僚搖頭道:“大將軍,小人覺得齊軍未必會倉促北上進攻。雖說涌泉、通山兩地已經陷落,青田城卻依然如釘子一般扎在那里,齊軍怎么可能放下此地不管?在小人看來,齊軍肯定會以通山城和涌泉關為據點隔斷我軍的援兵,然后集結重兵強攻青田城。對方只有拿下這里,才能放心往北進攻。”
繼續閱讀
李守振看向他問道:“那依你之見,我軍該如何應對?”
那人回道:“可傳令谷熟、寧陵兩地守將,命守軍加強戒備小心提防,然后急報京城請朝廷速發援兵。與此同時,大將軍可抽調一支精銳軍隊攜帶糧草南下支援谷熟城。”
這的確是相對穩妥的辦法,但前提建立在齊軍會采用同樣穩妥步步為營的基礎上。
李守振陷入遲疑之中。
他負手來回踱步,片刻后凜然道:“立刻以八百里快馬急報京城,請朝廷盡快派出援兵。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南齊邊軍的目標便是東陽路,沫陽路和江北路暫時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只需維持現有的守御力量即可。”
一名文書挺身道:“遵令!”
李守振看向兵馬副總管成維民,正色道:“成副總管,伱從城內守軍中點兵五千,再帶著我的將令去奉福城和高園城,將那兩地的合計一萬兵馬也帶上,帶齊糧草一路往南,協防谷熟和寧陵兩地。”
成維民昂然道:“末將領命!”
李守振又看了一眼沙盤,眼中似有風起云涌,心里卻隱隱有些擔憂,只不過這份擔憂短時間內無法消解,他只能暗中一嘆。
緊急軍情以八百里快馬極速送往河洛城。
朝廷收到這份急報已是十二月初三,數位重臣在宮中簡短地商議、天子并未給出切實有效的旨意后,他們又連忙趕往西城卓園。
如今齊軍來勢洶洶,東陽路處境艱難,南邊的沫陽路要應對靖州厲天潤麾下的十余萬大軍,江北路的軍隊遠水救不了近渴,想要解除東陽路的危機,自然只能求助兵強馬壯、駐扎在河洛城的景軍主力。
玉茗堂內,慶聿懷瑾手中端著茶盞,目光頗為清冷。
樞密使龐師古神色凝重地說道:“這一次齊軍的動作比我們的預想更快,尤其是那個陸沉,此人不光心機深沉,膽氣也過于驚人,竟敢帶著三千人雪夜突襲涌泉關,因此造成我軍極其被動的局面。”
慶聿懷瑾低頭望著茶盞中漂浮的茶葉,紅唇微啟輕輕吹拂著。
龐師古繼續說道:“如今東陽路形勢告急,李守振已經派人發來了求援的急報,可是朝廷倉促之間哪里拿得出數萬精銳大軍馳援邊境?”
眾人盡皆看向坐在主位上的景朝郡主。
慶聿懷瑾自然感到這些目光的注視,她扭頭望著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