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沉旁觀著天子和左相之間的對話,心中對未來的朝局有了一個大概的判斷。
按照天子的布置,幾年后左相告老辭官,理應是薛南亭和鐘乘入主中書,李適之極有可能接任吏部尚書。
這樣既能保證后繼之君對朝堂大局的掌控,也會照顧到江南世族的體面,不至于讓他們徹底和朝廷離心離德。
陸沉抬眼望著天子略顯消瘦的面龐,暗道接下來應該輪到京軍了。
果不其然,李端在表達對左相的贊賞之后,轉而對另一邊端坐的武勛們說道:“先前京軍改制有所進展,但仍然不夠徹底,還釀成一場聲勢浩大的叛亂,故此朕認為要利用這次的機會深入變革,方能完全扭轉軍中的不良風氣。”
眾人盡皆頷首稱是,陸沉亦不例外。
然而天子接下來一番話可謂石破天驚。
“朕決定裁撤樞密院,改組為軍事院,不再設常任主官,改設軍務大臣若干名。軍務大臣有待詔、備參、輔佐天子之責,此外還需要承擔自身的職責。軍事院下轄十二處,分別掌管募兵、考功、車馬、糧餉、稽核等職事,每處設主事一名,十二名主事直接對天子負責,以此形成定例?!?
自從大齊立國以來便一直存在,延續了一百六十余年的樞密院在李端手中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全新的軍事院。
暖閣內這些重臣很快便明白這項改革的意義。
所謂軍務大臣若干名,意味著不會再出現郭從義那樣大權獨攬的樞密使,而十二處主事對天子直接負責,更進一步限制了軍務大臣的權力,讓他們變成天子的幕僚機構,更多是提供策略、分析軍情和整理軍務的作用。
陸沉此刻的心情很平靜,他覺得天子的措施不止于此,必然會利用這次的時機徹底解決京軍的問題。
在拋出第一道天雷之后,李端等待片刻,見無人提出異議便繼續說道:“第二,裁撤京軍北衙,在現有的基礎上整合為三軍,同歸禁軍序列。原先的禁軍擴為一萬二千人,依舊負責衛護皇宮,其余三軍分別駐守京城東、西、北三面。這四支禁軍的主將以后可由軍務大臣舉薦,征得天子的允準方可任職,此例同樣形成定制。”
現任北衙上將軍劉守光神色沉靜,不急不躁,一如他平時少言寡語的風格。
縱然天子第二項舉措直接剝奪他的軍權,他依然沒有半點慌亂或者震驚。
李端望著這位年過四旬的忠心大將,面上浮現一抹贊許之色,繼而道:“劉守光轉任驍勇大營行軍主帥,負責鎮守京畿北部?!?
劉守光沉穩地應道:“臣領旨?!?
陸沉和張旭依舊是原先的職位,分掌金吾大營和武威大營。
如此一來,京畿地區的三座京營互相制衡,京城內的四支禁軍皆在天子手中,再加上織經司和軍事院十二處主事的存在,大齊天子對京城的掌控力度將會達到一個空前的程度。
李端的這些構想顯然不是一蹴而就,說不定在過往的十四年里,他無數次思考過如何收攏軍權,如何讓皇位不再遭受威脅。
陸沉平靜地問道:“陛下,京營是否還維持先前的建制?”
李端搖頭道:“朕考慮過這個問題,京營理當保持一定的規模,但是在目前看來,過于冗雜良莠不齊是京軍亟需解決的問題。朕此番并非是要精簡京營,只不過考慮到朝廷的負擔和打造精兵的目標,三座京營需要整合兵力,暫時各保留三支軍的建制,各營總兵力限制在四萬人以內?!?
他抬眼望向陸沉等三人,正色道:“朕需要的是能夠支援邊疆的精銳,而不是在這繁華之地渾渾噩噩的少爺們,所以你們三人肩上的擔子很重,務必要勤懇用心,操練出一支真正的精兵?!?
三人同時起身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