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朝,大都。
主奏司提領田玨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皇宮,在太監的引領下來到含元殿。
景帝正在批閱一本奏章。
他和李端存在很多的不同,但在勤政這件事上極其相似。
田玨對此習以為常,行禮之后安靜地等待著。
景帝將奏章合上,抬手揉了揉眉心,淡淡道:“講。”
田玨便道:“啟稟陛下,定州戰場依舊維持先前的態勢,我朝大軍目前攻占了數個寨堡,但是還沒有完全突破齊軍在積善屯一帶設置的防線。沫陽路這邊,齊軍主力在雍丘城外,常山郡王并未直接領兵前往雍丘,而是調動兵力從東西兩線展開攻勢,以此逼迫厲天潤分兵救援。最新的消息是,術不列領萬余騎步突襲東線翠亭城,被厲天潤之女厲冰雪率領的飛羽軍逼退,由此可知常山郡王的方略或許能起到作用。”
這是主奏司自行打探到的情報,和軍方的奏報無關。
景帝平靜地問道:“慶聿恭親自領兵南下的消息傳開后,齊軍主力并未南撤?”
田玨應道:“是的,陛下。”
景帝默然不語。
慶聿恭已經在奏章中解釋過行軍速度較為緩慢的原因,其一雍丘城易守難攻,牛存節有能力守住這座大城,齊軍短時間內很難攻破城防。其二是他要通過東西兩線的拉扯讓厲天潤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進一步消磨和打擊靖州軍的士氣。
但是在景帝看來,如今蕭望之被拖在定州,西線沫陽路只有靖州軍,慶聿恭完全可以在厲天潤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長途奔襲,用精銳騎兵截斷靖州軍南撤的退路。
這位君王臉上并無異樣的表情,他抬眼看向田玨問道:“南齊京城里的情況確認了嗎?”
田玨道:“臣正要向陛下稟明,如今已經確認,南齊軍務大臣劉守光親率京營兩軍三萬人,北上前往靖州支援。另外,陸沉一直待在南齊京城沒有離開。”
景帝雙眼微瞇。
南齊京軍派出援兵渡江北上在他的意料之中,至于只有三萬人也不足為奇,畢竟京軍最重要的職責是守護京城,另外先前為了應對突然犯境的南詔國兵馬,南齊已經讓另一位軍務大臣張旭率數萬京軍南下。
他關注的顯然是田玨最后那句話,故而問道:“你怎么看?”
田玨沉吟道:“陛下,以陸沉在南齊邊軍之中的地位和名望,以及他前幾年表現出來的軍事才能,齊帝確實沒有必要強行將他留在身邊,除非是有比邊疆戰事更重要的大事。通過這件事和之前的情報相互印證,可以確認齊帝眼下的健康狀態只是偽裝的假象,他的身體極有可能瀕臨垂危。在臣看來,眼下厲天潤主動進攻多半是想利用常山郡王的謹慎,在齊帝駕崩之前拿到足夠的優勢。”
言下之意,他認為慶聿恭應該快刀斬亂麻,不要給厲天潤和靖州軍反咬一口的機會。
景帝自然明白這個暗示,他起身走向偏殿,田玨亦步亦趨跟在后面。
君臣二人來到那幅巨型天下地形圖旁邊,景帝看著地圖偏下方一點的河洛城,目光緩緩移動到南面的北燕沫陽路,良久之后說道:“慶聿恭的謹慎沒有錯,厲天潤這種戎馬一生的老將最是難纏。”
田玨垂首道:“是。”
景帝繼續說道:“你再去一趟南邊,當面告訴慶聿恭,朕要他在兩個月之內解決南齊靖州軍,最好能將厲天潤的首級送來大都。”
田玨心中微怔,這道旨意和天子先前那句話似有矛盾,既然他認為慶聿恭的謹慎很合理,為何要逼著慶聿恭速戰速決?
思忖之際,他本能一般應道:“臣遵旨。”
景帝轉頭望著這個忠心耿耿的臣子,道:“在我們這位常山郡王看來,正面決戰并非沒有取勝的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