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558【朝天闕】
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人聽來自然會有不同的感受。
慶聿恭所言若是讓大景朝堂上的重臣聽見,多半會指責他心懷怨望,但是落入四皇子耳中,卻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傷。
自從半年前來到這位南院元帥身邊,他便得到對方毫無保留的教導和指點,再加上朝夕相處親眼看著對方為大景嘔心瀝血,心中的天平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偏移。
當朝諸位皇子之中,太子納蘭沉穩內斂,四皇子海哥則堪稱少年熱血朝氣蓬勃,但這不代表他是個一根筋的蠢人。
生于皇家長于宮闈,見慣了人心鬼蜮爾虞我詐,本性再單純的人也會快速成熟。
最開始四皇子對慶聿恭是恭敬卻審視的態度,他從小就聽人談論慶聿恭的手腕和事跡,對其既敬佩又戒備,總覺得對方所做的每件事都有所圖謀,決不會無的放矢。
和這樣的人接觸肯定得小心謹慎。
然而這半年里,慶聿恭除了教導他一些軍事上的道理,從未涉及過其他糾葛,甚至還勸阻他不要插手慶聿懷瑾的婚事。
除此之外,四皇子看到的只是一位殫精竭慮宵衣旰食的大景元帥,而且在屢次被天子插手軍務的情況下,慶聿恭依舊不驕不躁無怨無悔,盡可能地完成天子下達的命令。
光是四皇子親眼所見便有三次。
第一次是厲天潤領兵進逼雍丘,慶聿恭本想坐鎮后方掌握全局,被景帝逼著領兵南下。
第二次則是厲天潤攻下雍丘之后,慶聿恭起初并不想直接在雍丘城外開戰,因為齊軍必然有后手,他不愿從主動變為被動。因為景帝的一道旨意,慶聿恭只好謀奪雍丘,但他并未隨性胡來,至少在四皇子看來,這位南院元帥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若不是蒲察等人指揮失策,鹿吳山下原本應該是景軍大勝。
第三次也就是今天這道圣旨,讓四皇子第一次生出不解和抗拒。
跟在慶聿恭身邊這么久,又親歷了戰事的全過程,他已經深刻體會到南齊邊軍的強悍,尤其是鹿吳山之戰過后,對方的士氣已然達到頂峰,這個時候暫避鋒芒有何不可?
為何一定要迫不及待地與對方決戰?
其實四皇子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也非一無所知,他完全可以理解父皇對慶聿氏的忌憚。
想到這兒,他不禁嘆了一聲,隨即追隨著慶聿恭的腳步去往后帳。
慶聿懷瑾若有所思地望著他的背影,并未立刻跟上去。
慶聿恭顯然很了解這位年輕皇子的心態,望著對方沉郁肅然的臉色,坦然道:“殿下,陛下既然下了旨意,臣子唯有依令而行。”
他的語氣很平靜,態度卻很堅決。
四皇子內心其實很矛盾,一方面他知道自己不該置喙這種軍國大事,另一方面又很難說服自己置若罔聞。
此戰若勝倒也罷了,若是慶聿恭馬失前蹄,一世英名都有可能毀在這里,另外對大景而言也是非常沉重的打擊。
踟躇良久,四皇子長吁一口氣,目光逐漸堅毅:“王爺,古語有云,將在外有所不受。”
慶聿恭眼簾微垂,輕聲道:“殿下覺得我軍必敗?”
四皇子一窒。
他當然不敢下這個判斷,畢竟雙方在兵力上相差不大,雖然齊軍士氣高昂,若說景軍沒有一戰之力,未免太過貶低自身。
慶聿恭繼續說道:“在朝中諸公看來,慶聿恭過往屢戰屢勝,難道在南齊邊軍跟前就占不到便宜?他究竟是有心無力,還是不愿傾盡全力?甚至有一些人會想,慶聿恭按兵不動,是否藏著養寇自重的心思?畢竟只要南齊還沒覆滅,這廝肯定能繼續把持著南院軍權。退一萬步說,就算齊軍真的不同當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