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里看到趙清的到來,也是議論紛紛。
“這就是鐵柱叔家的三孫女三丫啊?怎么從來沒聽說過,她還有這本事呢?”這事從來沒有關注過趙三丫,也沒有見過趙清的人。
“是啊,我以前倒是見過她,是個不愛說話,只知道埋頭干活的小丫頭,誰知人家不聲不響的搞個大的。”這是以前見過趙三丫的人。
“你們試過擺在前面那個割麥機嗎?聽說好用的很,割起麥子來那是刷刷的,快的呢。我就是離那邊的地塊兒太遠了,沒湊上這個熱鬧,不然怎么也得試兩下,看看是不是和他們說的那樣快。”這是下工后聽說的人。
“我倒是試了,確實好用得很,就是當時人太多,我還沒試幾下,就被別人搶走了。”這是下午看過熱鬧,還試了割麥機的人。
眾人看他那一臉意猶未盡的樣子,就知道這割麥機確實好使。
也是,如果不好使,以大隊長那謹慎的性子,不可能搞這么大。
聽說從半下午就開始讓人分解木料了。
“我怎么聽說,大隊長要從明天開始,一天給鐵柱家的三孫女十個工分呢?說是什么時候麥子收完了,什么時候停?這工分也太好掙了吧?”這人說話里的酸氣都飄出了二里地。
其他人聽了這人的話,紛紛離這人遠了些。
他們聽到三丫能一天十個工分時,也有些酸,但這話能說出來嗎?
他們還需要指望人家教他們做出割麥機呢。
而跟趙清學習制作割麥機的男人里,都是這些人中的父親,或是丈夫或者是兒子。
他們都是既得利益者,更不會為趙清每天都拿十個工分有意見。
而且有了割麥機,麥收結束的會更快。
大隊長只說收麥時給趙清一天十個工分,可沒說往后插秧時也會給她十個工分。
可見大隊長也是心里有數的。
李老太他們在人群中,把村里人說的話聽得一清二楚。
也都知道了,今天下午都發生了什么。
聽到三丫一天有十個工分,他們心里都十分高興。
畢竟她的工分多,到了分糧食時,他們就能多領口糧。
李老太更是聽得樂瞇了眼,看著在前面教大家做割麥機的趙清,都順眼了不少。
趙清正在專心的教大家做割麥機呢,根本不知道身后村民們對她的議論。
就如趙清說的那樣,這個割麥機做起來非常簡單。
只是以前大家沒有學習的樣品而已。
她只是教了一次,大家就上手了。
一直做到天黑,大隊長讓人點了火把。又干了一會兒,大隊長才讓大家都回去。
明天還要下地呢,不能做太晚。不然,明天哪還有精神上工?
趙清也隨著村民們一起往家走。
只是沒走幾步,趙大丫她們幾個就圍了上來。趙清在她們幾個中看到了一個生面孔。
準確的說,這個人對趙清而言是生面孔,她的記憶里是有這個人的。
她家隔壁鄰居林木匠的女兒,林紅梅。
記憶里,趙三丫以前也很喜歡去林紅梅家里玩。
但自從趙清來了后,就從來沒有去串過門了。
趙大丫上前羨慕的看著趙清“三丫,你真厲害,竟然能想出那么好用的東西,我們剛才都聽說了,那個割麥機割麥子特別快。”
“是啊,三丫,沒想到你變得這么厲害了,怎么這段時間,沒見你來我家玩兒。”林紅梅也上前搭話道。
趙清對著最熟悉趙三丫的幾個人,一直是很謹慎的。不過,她也一直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她在幾人心里的印象。
趙清對著趙大丫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