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趙清也就是稍微皺了下眉后,就立馬松開了。
她笑著對趙大丫和趙二丫道“大丫姐,二丫姐,你們去洗吧,我不想出去,我的衣服有些破了,我得補補。”
趙大丫和趙二丫聽了趙清的話,便點頭離開了。
對于需要補衣服這事,她們并沒有在意。
誰的衣服不是需要縫縫補補的才能穿的。
買新衣服不僅需要錢,還需要布票。
趙清在她們走后,就拿出了在供銷社買的兩件短袖和兩條長褲。
趙清打算今天把這些衣服縫上補丁吧。
想到這里,趙清再次嘆氣,好些的衣服不能穿。
這灰撲撲的衣服也不能穿新的,還得縫上補丁再穿。
這日子真是讓人過得慪氣。
時間很快到了插秧的前兩天。
這天中午,趙清交過一背簍豬草回家的路上,正好和下工的人走到了一起。
聽著村民們都在熱鬧的議論著什么。
趙清非常好奇,平時下工時大家都累得半死不活的,連說話的力氣都想省著,今天怎么這么精神?
趙清悄悄的上前幾步,湊得離前面的兩位大娘近一些。
就聽到左邊的大娘,正在口沫橫飛的說“又來新知青,這不是又來幾個和我們搶口糧的嗎?我家二蛋現在每天都吃不飽,這馬上就要分口糧了,知青又來了,這日子怎么過喲?”
右邊的大娘安慰道“剛才村長來找人時,也就只說了要來新知青,還不知道來幾個呢,上次不就是來了兩個嗎?而且新知青來了,又沒有下地麥收,沒有工分,分口時就沒有他們的份。”
左邊的大娘聽到右邊大娘的話,并沒有被安慰到“他們知青來了,掙得工分不還是我們的。這些知青沒來時,田里的活兒我們也能干完,那時我們還能多掙幾個工分呢,現在他們掙的工分,不還是我們的?!?
右邊的大娘聽她說的越來越不像話了,也不再搭理她,轉頭往自家走去。
看到前面兩位大娘,因為意見不合而各自分開。
趙清接著悄無聲息地,走到前面的一群人后面,偷偷的聽。
這聽的不清不楚的,實在讓人心里難受。
趙清一邊裝作認真走路,一邊豎起耳朵聽著前面幾人說話的內容。
在要拐彎回家時,趙清終于聽明白了發生了什么事。
上午大家正在上工,村長來到田里叫走了大隊長。
還說今天有幾個知青被分到他們村子,讓大隊長叫兩個精神的小伙,和他一起趕著牛車去接人。
因為他們村大隊長專門管理生產,村長專門管理村民,以及知青這些人員的雜事。
比如村民有了矛盾,找村長。知青有了矛盾,也找村長。
所以,每次知青被分到他們村時,都是村長去接的。
趙清從剛才偷聽到的話里聽得出來,大家都不太喜歡,被分到他們這里的知青。
他們村的田地本來就不多,再多來幾個知青,地里種出來的糧食再多分幾個人,豈不是更緊張了?
這馬上就要插秧了,那些老知青干著都費勁。新來的知青,不知道又要作什么妖呢?
趙清回到家時,也聽到了家里人在討論。
她在屋里還能聽到大伯娘在說趙大丫。
“那些男知青沒一個好的,干活不行,整天就知道油嘴滑舌的。你可千萬不能看著那些男知青長得好就往上湊,那些男知青就看你們這些小姑娘見識少,哄著你們幫著他們干活呢。你姥姥家就有個小姑娘傻傻的幫著男知青干活,那男知青也不拒絕,還經常說好話哄著她。這讓那姑娘家里的人都覺得,是兩個人在談對象呢。也就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