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胡同來到外面,此時路上有著不少的行人。
看著路邊的店鋪都已經紛紛開門了,瞄準一家五金店直接進去了。
煤球爐子(12塊5)、鋁水壺(7塊)、鐵鍋(3塊5)各買了一個。
鐵鍋自然是買了一個大號的,正好兩口鍋一起用,又花了二十多塊錢。
買好東西出來,掛在車上又去了附近的店里把肥皂、香皂、牙刷牙膏、3個暖水瓶之類的都給買了。
空間里喝水還是要杯子方便點,搪瓷缸又買了一個。
就這二十多塊錢又去了。
看著菜市場開門,進去把上次換的豆腐票都給買了,又買了點八角桂皮茴香之類的香料。
香料確實不便宜,都要一塊多一斤。
看著副食品店的東西,桃酥不要票,而且價格也不貴,5毛4一斤,買了五斤。
東西全都買好以后,他這才準備去附近逛一逛。
車子來到一個店鋪,他停了下來。
委托商店。
之所以知道這種店鋪,還是因為張老憨。
委托商店是張老憨每次來京都進貨的時候,必然會去的地方。
京都沒有專門的二手回收市場。
委托商店就是回收各種舊貨的東西。
本來是幫街坊鄰居寄賣家具這種值錢大件的,后來老百姓把家里衣服、鍋碗瓢盆之類的東西也送了過來代賣。
送來的人太多,登記管理不方便。
形成規模以后,漸漸形成了只低價收購,然后再賣的地方,不再接受街坊代賣業務了。
同樣也是京都城里拮據人家,必逛的地方。
車子停好,他直接進去了。
至于丟車,這個他倒是不擔心。
現在的自行車相當于后世的汽車了,一旦丟失可是大案子。
上面有鋼印,說不清楚來源可就倒霉了。
從修車鋪買的時候還給了一個收據呢!
進來以后,地方不小,大概有個兩百個平方左右,里面擺放著不少的東西。
店里一個老頭在吧臺那邊拿著放大鏡在看盤子,大廳里還有兩個婦女在那里整理東西。
里面也已經有不少的人在里面逛游,挑選東西,一看就是家庭比較拮據的人。
對于他進來,幾人只是看了一眼就沒去管了。
只要注意他別偷東西就好了。
楊小樂進來以后在那里打量著。
左邊是家具之類的。
舊的衣柜、桌子、板凳。
東西都是能用,比較舊的東西,家具的油漆已經掉的差不多了,顯得有些斑駁。
中間是一些是普通用品,舊的收音機,鬧鐘、手表、鍋碗瓢盆,暖水瓶,基本上都有…
這些東西要么是家里有錢人不要的,要么就是搬家甩賣的。
因為這年頭城市之間的調動十分的頻繁。
聽說第一紡織廠里面一大半的熟練工人,都是從海市那邊的紡織廠調過來的女工。
畢竟京都自古以來工業就不發達。
也就建國以后才開始發展起來的。
來到家具這邊,他好奇的打量著。
前世他干嘛的?
為了忽悠那些人,自己可是真的認真學習了,不說精通,但是至少大部分都能說個頭頭是道。
在懂行的人面前,他就是班門弄斧。
但是在不懂的人面前他就是磚家。
大部分都是普通木頭,上了油漆的雖然掉漆了,但是他還是看不出來。
倒是有兩個紅木的圈椅。
可惜有些殘缺,而且是不是很值錢的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