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樂兩個人在那里聊著天,漸漸也知道了這邊的情況。
整個生產隊分了九個知青,四個男的五個女的,兩男兩女是bj知青,剩下的幾個都是上海知青。
暫時借住在老鄉家里,等到了暖和點了就重新箍兩口窯洞給他們做知青點。
這里可以說是地廣人稀,人均耕地面積非常的大。
人均都有個七畝多地,一家算下來二三十畝地的不在少數。
但是產量低的要命。
平均畝產只有五六十斤。
挑水是不用挑了,完全就是靠天收。
每家幾十畝地,但是勞動力沒那么多,根本忙不過來。
每年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村里組團出去要飯,主要是去陜中和陜南,那邊情況好點。
現在是貓冬期間,也沒什么活干,但是這里用柴很困難。
煤炭是肯定買不起的。
所以冬天,用柴就成了大家都頭疼的事情,基本上除了大雪封山,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打柴火爐。
楊小樂看了看屋里說道:“你們這里應該有用煤的指標啊,你怎么不買點煤。”
家里不缺錢,喜子來的時候自然是帶了不少的錢,還有全國糧票。
都不用他給,老娘都會給喜子弄的明明白白。
兒行千里母擔憂。
喜子苦笑了一下:“整個村子都這樣,你讓我一個人買煤燒嗎”
聽他這么說,楊小樂也沒說什么了。
喜子畢竟不是他,脫離群眾的話,在這年代是不太好的。
隨后好奇的問道:“小寶和春林呢”
他知道喜子的兩個把兄弟同樣申請來這里,只不過不是一個學校,所以安排的時間不一樣。
第早幾批來的人最傻。
但是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只要申請了,那里的人沒滿員,都會給安排過來。
“哦,他們也在咱們大隊,小寶在一隊,離的有點遠,猴子在3隊。你要不要去看看他們。”
楊小樂聞言想了想搖搖頭:“這個到時候再看吧,我去湖北那邊有事情,就不去了,帶了點東西給你們,你到時候看著分點給他們。”
“嘿嘿,帶的什么”
喜子在那里嘿嘿一笑。
那么大家伙一包,他可是看在眼里。
“一會再說,對了,聽說你過來是為了你對象她也在這個村”
喜子年齡也二十多了,有對象也很正常,每個人都有自己交際的圈子。
他自己同樣也有自己的圈子。
聽到這話,喜子尷尬了一下。
點了點頭:“在呢!這會應該是后面的窯洞那邊。”
“叫什么”
“何靜雅”
楊小樂聞言輕輕點了點頭。
沒有再去細問,他就很反感被人管這個管那個,自然也不會去管喜子。
自己找的人,好壞都得自己承受著。
隨后站起來,將包裹里的東西過去打開,拿出了一件一件東西。
“娘說上次衣服給你寄過一次,這次就帶了一個棉鞋,其他都是吃的。”
現在的郵寄費用非常的高。
從bj寄到這里,一公斤六毛五。
三四斤的東西就要一天的工資。
這次抓到機會那是可勁的往里面塞,當然了,里面很多都是他放的。
“乖乖!這么多罐頭”
宋玉春看著一大包東西,在那里感嘆著。
楊小樂看著床單包著的東西說道:“這里面有各種罐頭、糖、糖果、麥乳精,香皂肥皂……你自己看吧。”
喜子樂呵呵的將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