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從孫輩的成長需求出發。
“嗯,”夏瓊依若有所思,“真挺有道理的。所以墨寶玩彎曲翹翹板,因為感統平衡好,就玩得也可好了,什么企鵝搖,海豚游,雄鷹展翅之類的,花樣百出,膽子可大了。”
陸有黎笑說,他們在有意識培養墨哥兒的運動能力,他確實還不錯,比大多數同齡孩子都強。
自從瑞哥兒接手馨旅之后,他太忙,擴張的壓力又大,幾個長輩就開始學習、研究,怎么才能把墨寶養育好。其中一條就是,孩子在13歲之前,也就是上初中之前,或者說青春期之前,養成“閱讀”和“運動”兩個習慣,這孩子八九不離十就成了。
夏瓊依琢磨,可是,好像閱讀和運動是一對矛盾體。喜歡閱讀的孩子一般好靜,不喜歡動來動去,而偏愛運動的孩子又不能沉下心來讀書。這就是為什么一旦解決了這對矛盾,都會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
陸有黎闡述得非常詳細,意在引導小輩:從瑞哥兒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得出經驗——孩子不是不知疲倦的永動機,運動也不是影響孩子學習的攔路虎,反而運動改造大腦,運動讓大腦和肌肉同時得到良好發育。
通過運動,讓神經系統興奮到最好的狀態,讓他運動透,出透汗之后,不僅消除了大腦疲勞,還強健了體魄,緩解了學習壓力,心情更好,注意力更集中,性格更開朗,釋放更多消極情緒,變得更積極。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
運動多,掌控力勢必更強,大小文體活動都能看見他的身影,既掙了集體榮譽,又成了同齡人的焦點,勢必成就感滿滿,人也更自信自律。
還有,運動也會受傷受挫,可一旦咬緊牙關挺過去,會更有韌勁耐力意志力,心理極限增大,將來不管遇到多難啃的工作和事情,他們都會不達目的不罷休,去闖去拼。
所以啊,強健的體魄,強韌的內心,完整的人格,才是孩子對抗未來風險最大的勝券。
終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