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混沌空間,玉瑤舒了一口氣。從開始做任務到現在,她穿書了三次,可三次穿書給她的感覺她就像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紙片人,根本就沒有投入到人物感情當中。不像是在生活,而像是時時刻刻在戴著面具演戲。說實話,這樣的生活,第一次會覺得新奇,可多了就開始有些厭倦疲累了。
看著空中漂浮的第四本書,她心里期盼著,希望下一次穿書能夠有一些稍微真實的體驗。
玉瑤熟門熟路的直接打開了漂浮在空間內的第四本書,書的名字叫做《70年代小知青》。認真研讀書中內容,這個故事發生在國家思想變革的70年代,那個年代國家鼓勵城市知識青年下鄉接受貧下中農改造,那個年代大學生停課大串聯。這是一個動蕩的年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
這本書的女主角正是出身城市工人家庭,接受貧下中農改造的知識青年之一。這次玉瑤要穿書替代的人物卻是從農村考上大學,然后因為文革被停課回家的一員。
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女主生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家里明明有一個比她小三歲的弟弟,可是在她高中畢業18歲這一年,她父母還是不顧她的反對執意選擇讓她下鄉做知青。所以她下鄉是帶著對父母的怨恨的。即使她到農村后父母會每個月給她郵寄一些糧票糕點,還有一些衣服什么的,這種怨恨依舊沒有減少。
因為下鄉的日子真的是太苦了,不僅每天都需要下地干活,手變粗了,臉變糙了,而且吃的不好穿的更不好。每天日復一日的過著這樣的生活,她簡直要瘋了。就在越來越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時,她開始想方設法的想要擺脫這樣的生活。
她身邊有許多比她年齡大些,來了這里好多年的女知青,也有好多像她這樣受不了下地的苦的就選擇嫁給當地條件稍微好點的農民,這樣雖然還是得下地,但是要比之前獨自一個人的時候輕松很多。還有一些女知青選擇跟同是知青的男知青結婚的,這樣同樣也得下地干活,但是結婚了,有個伴至少沒有那么孤獨了。
女主角艾麗身邊也有好多追求她的農村小伙子和男知青們。而且因為她長得不錯,在別人面前都是一副柔柔弱弱招人憐惜的樣子,雖然不招身邊女生還有周圍一些農村大媽的喜歡,可是卻非常討那些農村小伙子的喜歡,所以追她的也不乏在村里條件很不錯的。
可是那些粗魯的農村人,又怎么能入的了她的眼。至于找一個男知青嫁了,又改變不了種地的現狀,也不是她想要的結果。所以這兩項都不在她的考慮范圍之內。
艾莉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之后,覺得只有嫁給這里的工人,可能才能擺脫種地的命運。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艾麗開始在周圍物色合適的人選。可是在農村想要物色一個跟自己年齡相當又沒有結婚的工人,又豈是那么好物色的。
工人在這個時期的國家,地位是非常高的,特別是在農村99%都是下地種地的農民的時候,工人的數量簡直是鳳毛麟角。更別說這個人還得是跟艾莉年齡相當,而且又能夠被她接觸到的。
艾麗物色了好長時間,還真被她找到了一個她非常滿意的人。他是她所在農村大隊會計的兒子,這個人今年20歲,只比她大一歲,算是年齡相當。因為是高中畢業,所以縣城面粉廠招工的時候,就被順利招了進去,做了面粉廠的一個登記員。而且他這個人長的也還算不錯,之所以20歲了,還沒結婚,主要是因為他眼光高,之前一直想娶個城里的,同樣是工人的姑娘。可是城里的做工人的姑娘又大都不愿意嫁給家里是農村的他。有一些表示愿意的,他又嫌人家長得不夠漂亮。后來他開始降低標準,不再糾結于必須是城市姑娘,農村的姑娘也行,但是必須得長得漂亮,還得同樣跟他一樣,是高中畢業。艾麗物色好的這個男人就是本書的男主。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