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村北的李老四家來說,這也是他們村的典型。 年前他們家準(zhǔn)備把才十二歲的小閨女,嫁給上陽大隊一個已經(jīng)死過兩個婆娘的,已經(jīng)四十六歲還有仨娃,最大的娃都二十幾歲還已經(jīng)娶了媳婦,都已經(jīng)有了個三歲小孫女的老鰥夫。 李大有得知這事后立刻去李老四家做工作,這事兒要真讓他們成了,不僅是整個紅星大隊的人臉都得丟盡,李老四家還犯了法,整不好吃花生米都有可能。 新社長來了后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至今都一直在嚴(yán)打,以前看著不起眼的事現(xiàn)在都有可能是大事。 他嘴皮都磨破了,可李老四一家就是覺得他多事兒,甚至是有病,他們覺得他們是在嫁自己生的閨女,這是他們的家事,不歸國家管。 去了幾次都沒效果后,他索性的威脅他們,如果閨女沒到十八歲就把她給嫁了一準(zhǔn)得吃花生米,這才讓李老四一家歇了心思。 再說讀書的事,大隊里大部分的人到現(xiàn)在都依舊覺得讀書無用,不,準(zhǔn)確的說,應(yīng)該是自從知青開始下鄉(xiāng)后,大隊里就沒幾個人覺得讀書有用。 他和老陳倆頂著壓力,硬是年年從大隊的總帳上分出一些給孩子們讀書,孩子去學(xué)校讀書不要錢,只要顧好自個吃喝就成,這才讓整個大隊的娃都能讀上書。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一學(xué)期學(xué)費要一塊二呢,你家娃送了我家沒送,這不我家就少掙了一塊二。 錢是從大隊公中出,這么些年這條路不好走但好歹他和陳老頭勉強(qiáng)還能壓得住,可如果··· 陳從軍幾個娃是從他們村小學(xué)出去的第一批高中生,地位特殊,意義也不一樣。 總共就五個,卻四個又重新回頭來種地,村民們怎么可能會不多想? 如果陳從軍四人的工作不解決,去處不安排得體面些,明年再想從大隊公中分出錢來給娃娃們讀書可就不容易了。 為這事,李大有幾夜都沒能安睡,頭發(fā)一抓一大把,陳老支書肉眼可見的瘦了一圈。 這個時候,林月曦愿意教他們修電器的技術(shù),還只帶了一個多月后四個娃兒每個都能獨立的修些簡單的電器,這讓他們倆怎么能不感動?! 感動洗了都。 林月曦想湊個開工熱鬧的出來散步,半道碰到眼淚灣灣朝她走來的陳老支書差點沒直接調(diào)走回家。 一開始覺得這老頭很像那種刻板的不好相處的人,漸漸熟悉了才知道,啥不好相處哦,這老頭不僅是個話嘮,還是個特別的感性的話嘮。 “林知青出來溜噠啊,準(zhǔn)備去哪哈,要不要老頭子帶你去?” 嘴巴問要不要,人卻是走到她身邊后轉(zhuǎn)了個方向又面朝來時路方向,已經(jīng)做好了一塊走的準(zhǔn)備。 林月曦:“……,好啊,老支書也是準(zhǔn)備去地里?” 陳老支書最擅長的就是睜眼說瞎話,聲音都個停歇的立刻接話:“這不今天隊里開工動土,說關(guān)系到一年收成有點夸大,不過咱這邊依舊還是很看重這天。” 有些話不能明說,反正你懂我懂大家都懂。 就是討吉利,說出來了那就是封建迷信。 他們這兒從幾千年前就延續(xù)下來的傳統(tǒng),一年開工動土的第一天,要挑一個黃道吉日,全村統(tǒng)一行動,這天哪怕是全村最懶的懶漢,也會在地里從早忙到晚,以期收糧時能谷滿糧倉。 簡單來說,就是今天越勤快的人,收獲時收成越好。 林月曦不知道這傳統(tǒng),聽出陳老支書的意思,心里便越發(fā)想去地里看看。 林月曦通透,陳老支書也是個會拿捏尺度的人,兩一老一少一路沒見一絲尷尬,閑聊著閑聊著還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主要是林老支書。 出了村子后,話題聊著聊著絲滑的扯到幾個高中畢業(yè)生身上,林老支書像是在看自家有本事的后輩一樣,感激的同時更多的是自豪和欣慰。 “如果不是有
第130話、何必呢(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