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家的書房內,依約到了開會時間,幾個平時不能相見的譚家人先是一番寒暄問候,再說起周允禮的車禍案。
有人先問為何要翻這舊案。譚耀德就把最近周懷民的車禍說了。那人就感慨道:“哦,還真是太巧了。”
巧,是知道兩起車禍的人最常用的詞匯。接著幾個人就你一言我一語的回憶起來。
當時的周家族長是周昌,首席侯任是周盛,第二侯任是周允禮。據傳,彼時的周允禮無論在評議成績,還是族內威望,均高于周盛。周家當時很多人都提議過應該重新排名,讓周允禮成為首席侯任族長。就在眾議紛紛的時候,周允禮做了件大事:聯合很多理事彈劾周昌中飽私囊。
周昌動用了兩次否決票斬斷議案。
族長的否決權,對同一件事情只能否決三次。用完三次,監察會就自行啟動調查程序,對族長進行調查,看看是什么原因讓其使用終極權力。不查出一個讓全族滿意的結果不罷休。這是針對族長的最強力的監管程序。周昌可以說是被逼到了墻角。
若彈劾成功,周昌去位,同在長房的周盛大概率也會受牽連。周允禮是最有望繼位的人。
在第三次會議前夕,周允禮出了車禍,不治身亡。最大的嫌疑人自然是周昌。肇事司機之后又死在了拘留所。周昌就更難洗清嫌疑了。周允禮的遺孀帶著一對兒女搬到楚家門口,擺明了是不信任周昌,向楚家尋求庇護。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周家監察會也不得不啟動針對周昌的調查。其實周允禮的調查已經掌握了很多證據,監察會很快就證實了,周昌確實是在利用周家的資源為自己謀利。
貪墨,買兇殺人,罪證確鑿之下周昌鋃鐺入獄。
周盛繼任族長。
再后來,周昌死于獄中。
當時,很多人說周允禮是為了奪權才發動的彈劾。但熟悉周允禮的人知道,那是一個如光風霽月般的人,相比起做族長,他會更喜歡當一名棋手。
講完過往,有人唏噓不已:“可惜了周允禮。如果當年是他當族長,周家現在的光景估計就不是這樣了。”
有幾個人都點頭附和。
周家的家族基金據傳收益不佳,處于左支右拙的狀態。實業板塊的管理也有些亂,存在大量任人唯親的現象。從事的業務又太過繁雜,往好聽的說是多元化,往壞的說就是主次不明,雜亂無章,才會出現被周懷民這種單項冠軍吊打的情景。
除了內部,外部也有對照組,與其余幾家一比,周家就更顯得混亂不堪了。
會出現這種狀況,只能是管理層出現了問題。
參與視頻會議的譚家幾人,認為周盛這次急于吞并九州,一是為解決財源問題,二是為打壓周懷民。
提起周懷民,有人說:“現在周懷民的情況,跟他爸還真挺像的。同樣的鋒芒太盛,同樣的威脅到了周樹基的位置。”
有人問:“你們說他的車禍會不會……”
有人搖頭,并非不認可,而是不可說。
只是那時——